節能降耗牽動宏觀調控神經 “硬指標”軟不得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58:36 用手機瀏覽 |
2007年,宏觀經濟平穩無跌宕成為許多經濟學家的共識。一些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指出,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將牽動今年宏觀調控的神經。他們認為,節能減排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投資增速、乃至GDP增速在今后幾年的“表情”,也將使經濟結構呈現出不同的“臉譜”。
投資反彈仍需警惕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認為,今年宏觀經濟運行仍將保持良好勢頭,但投資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宏觀調控對此不能掉以輕心。節能減排等政策措施應當成為抑制投資盲目增長的重要手段。
國家信息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等權威機構發布的預測報告均指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回調幅度有限,全社會投資增速仍將保持在20%以上。而去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4%,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4.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也強調,今年要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合理控制投資增長,著力調整投資結構,注重提高投資效益,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
張卓元分析,投資反彈壓力大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兩年來,我國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增強,利潤率相當高,這不僅大大提高了企業自主投資的能力,也增強了其擴大投資的自覺性。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78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1%。
“與此同時,我國資金使用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都比較低,這實際上鼓勵了投資。”張卓元說出了投資反彈壓力大的第二個原因。他認為,宏觀調控應該打出加息、節能降耗等“組合拳”,這可以提高投資活動的成本,限制投資膨脹。如果后者的各項政策能得到嚴格落實,那么,將對控制投資盲目增長起到“殺手锏”的作用。
“硬指標”軟不得
張卓元委員強調,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等各項政策要對控制投資膨脹起到實際作用,關鍵還在于落實。他認為,這些宏觀調控的“硬指標”,千萬軟不得。
“目前的形勢極為險峻,節能減排的壓力特別大。”張卓元說。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1.23%,遠遠低于能耗下降4%左右的預期目標。此外,除2006年,我國近4年的能源消費增速幾乎都超過了經濟增速。2003年到2006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高達15.3%,16.1%,10.6%,9.3%,而同期GDP增度分別為10%,10.1%,10.4%,10.7%。
全國政協委員鮑義志認為,全國各省區要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難度都非常大,而目前尚未建立規范的節能降耗監測體系。去年,國務院批復了《“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計劃》,北京、上海等省市仍保持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陜西、內蒙古、吉林、山東四省區的能耗標準有所提高,為22%至30%;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云南、青海和西藏七省區的能耗標準有所降低,為12%至17%。
張卓元指出,節能降耗難度大與我國產業結構密切相關,主要是輕重工業增長結構不均衡;鋼鐵等高耗能產業發展過快。他說:“如果要實現節能減排的預期目標,就得控制這些高耗能產業的發展,甚至是放慢經濟發展的速度。”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輕、重工業增速差距由上年的1.8個百分點擴大到4.1個百分點;部分行業落后產能比重依然較大。鋼鐵行業約有1億噸落后產能;現有焦化、電石、鐵合金生產能力中,約有50%達不到市場準入標準。
接受記者采訪的委員均表示,難度越大,越不能松懈,宏觀調控應當把緊節能減排這個關鍵環節,不僅僅要倚仗行政手段的“威力”,更要注重經濟手段的運用。
調控須尋長效機制
一些委員建議,應該抓住全面推進節能降耗的契機,理順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價格關系,探索建立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
張卓元委員認為,目前我國的宏觀調控主要是倚仗行政手段,但“資金使用價格低廉、勞動力價格低、能源價格低,沒有環保負擔,也就是說,從經濟上是鼓勵投資的。”他說:“這就造成了以行政手段為主的調控壓不下快速增長的投資。”他建議,應當逐步地、適當地提高能源、資源價格,提高職工工資。
政協經濟組的一位委員認為,理順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價格關系最重要,有利于建立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但這個過程非常漫長,涉及到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要實現節能降耗目標,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市場手段,提高資源價格,讓價格來調節供需。同時,提高資源價格可以增加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加速經濟轉型。
這種探索有望在今年深度推進。發改委主任馬凱曾在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要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重點,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質量和效益提高。國家信息中心專家高輝清說,“一抓三促”意味著節能減排在宏觀調控中擁有更大的權重,也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把手。
“這種調整會非常慢,但應該盡快著手。”張卓元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