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內,山東省將斥資2500多億元投入研發。昨日公布的《山東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透露出了這一信息。
研發投入難堪
《綱要》指出,山東省在“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的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要達到2%以上,科技活動的投入要占GDP的4%以上。
山東省2005 年GDP 是 18000 多億元,2010 年的規劃目標是29000億元,按后一數字計算,未來5年內,山東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將超過2500億元,而科技活動的投入將超過5000億元。
2004年,山東省全社會研發投入為140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61%上升到0.91%。但山東省認為,在制約科技發展的因素中,資金投入不足仍最為突出。這一因素造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全省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且0.91%這一比例遠低于2004年全國平均水平1.23%。
山東省要求,2006年省級財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要實現大幅增長。在此基礎上,“十一五”期間,山東財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增幅要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若財政科技投入增幅低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須在下一年度安排追加。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尹惠敏在昨日舉行的山東省科技大會上表示,2006年山東各級財政已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僅年初預算安排的財政科技投入,全省就有32億元。這比去年的金額增長了近19%。
明星企業承擔創新任務
近年來,山東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去年增速達15.2%,僅次于內蒙古,位居全國第二位。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技術含量整體不高仍是困擾山東的難題。山東省希望通過加大對科技活動的投入,改變人們對山東經濟“粗放”的印象。
具體說,到“十一五”末,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須達35%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比重須達30%以上,產值過百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須超10家,過1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須超150家。同時,萬元GDP能耗須下降到0.8噸標準煤以下,萬元GDP耗水須下降到125立方米以下。
山東同時規劃,到2020年,該省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并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基地,建成科技創新型省份。
《綱要》把科技創新瞄準為十大領域64個主攻方向,主要包括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節礦和循環生產方面的主要技術。而這些技術創新任務,很多被分配到了山東的皇明、兗煤、海爾、海信等企業身上。
為動員企業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山東省將加大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稅前抵扣力度,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