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發展迅速,在這快速發展過程中正需要可持續的低碳發展。”10月24日,第十四屆西博會“中日低碳社會研討會”在成都舉行,日本經濟省資源能源廳科長中村和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此次會議的舉行,希望得到中方政府的支持,在低碳社會建設方面開展合作。
對于實現低碳社會,會議上,廢棄物發電相關技術成為關注熱點。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幾乎所有垃圾都是采用填埋方式,但在2009年,其采用焚燒處理的垃圾已占到其收集垃圾的13%;到2015年,其比例將達到35%。中國的城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也將在2015年達到每天310000噸。
據了解,廢棄物發電設施的特征在于,在處理廢棄物的同時,也創造了能源;經高溫燃燒,可以抑制二噁英的產生;在發電的同時,可也供熱,沒有因發電而產生二氧化碳等額外的環境負擔;成為與需要電力地區直接連接的分散型電源;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中更具連續穩定性。目前,中日兩國在廢棄物發電方面都已進入高溫高壓化進展期。
據日本日立造船株式會社環境設計部課長代理上杉浩平介紹,2008年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座廢棄物發電設施在成都洛帶正式運行。除此之外,在四川還有2座焚燒廠在籌建中,其中位于四川南充的廢棄物發電設施目前已進入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14年可投入運行。
對于垃圾焚燒廠附近居民對環境的擔憂,上杉浩平認為,他們可像日本東京那樣,把焚燒廠所有的數據定期公開出來,“包括煙氣排放指標、噪音指標等,包括焚燒廠發生問題時,實時把情況公布出來,通過這樣的做法得到周圍居民信任。”
上杉浩平表示,目前中國在發電領域還用到火力發電,而廢棄物發電將減少火力發電對環境的污染,這也是廢棄物發電的優勢所在。“有機會將在四川成都尋找更多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