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白景明近日在中國-東盟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論壇上發表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
首先,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環保,運用財政收支手段促進綠色經濟發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財政收入方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的稅制設計的時候,就是注重促進節能環保,它是體現在稅制上,不是一些簡單的短期的優惠政策。比如說我們體現在增值稅方面,我們在流轉稅、所得稅和財產稅三個方面有安排。在消費稅上面,我們整體的稅制安排目的,就是要對高能耗的產品征收消費稅,促進節能減排。稅率設計上也是耗費越多稅率越高,消費稅上也都是這種政策。在企業所得稅方面,我們對公共垃圾的處理有稅收長期的制度安排,用這個說明我們的稅制安排是長期性的。在財產稅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說車船使用稅和資源稅。
在非稅收入方面,中國注意用非稅收入手段,注重長期的制度安排來解決問題。在財政支出方面,中國政府不斷的加大節能減排方面的財政支出規模,并不斷的優化方式。從規模上來說,大的概念最近五年節能環保方面的支出,每年差不多年均增速是20%以上。到去年按決算數來說,大的概念,節能環保方面的支出,各方面匯總起來已經突破了4000億。
這里面支出方面,中央政府承擔了節能環保方面支出的大頭,在支出責任上。它占的比重超過了70%,這是大的概念。中央財政用于轉移支付給地方環境保護支出已經達到了,就專項轉移支付已經達到了1900億,按2012年的決算。其中還有中央政府新設立了一般性轉移支付里,也給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如說均衡性轉移支付里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這是在均衡性轉移支付里。其他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比如說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移支付,這也屬于節能環保的轉移支付。
在支出方式上更多的運用補貼的方式,對重點的一些產品給予支持。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簡單的分析一下我們是長期的制度安排和收支手段。
今后中國還會更加注重節能環保,運用財稅的手段來支持節能環保。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一個是收入角度要加快稅制改革,比如說資源稅的改革我們已經啟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就是怎么樣擴大品種范圍,這里面有一些問題和難點需要研究。比如說我們從量改從價,什么樣的品種實行什么樣的稅率,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
稅制改革方面涉及到的消費稅,“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來,要運用消費稅的手段促進節能環保。這里面要把一些高污染的產品納入到消費稅,現在有些污染性高的產品已經納入消費稅,這里面有幾個問題需要研究。一個是什么樣的產品算作高污染需要再納入到消費稅里面;二是我們的征收環節問題,目前中國的消費稅在生產環節征收。改革當中要不要改變征收的環節。三是我們怎么樣對稅率結構進行調整,這是需要研究的問題。再有是環境保護稅的問題,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我個人從學術角度來講,就是如何處理非稅和稅制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環境保護稅和其他帶有環境保護功能比較強的關系的協調,這是我們所說的稅制改革。
從支出的角度來說,核心的問題是兩個,一說管理改革也是我們今后要改革的重點。我們環境保護支出的重點選擇,如何進行結構調整,這是需要研究的大問題。我們支出規模在放大,我們怎么樣能夠進一步的保重點,特別是根據我們節能環保方面的主要問題來調整結構。
第二個是支出方式的選擇,比如說轉移支付,可能更多的應該采取競爭性分配的方式。最近財政部和環保部已經聯合下發文,關于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節能環保怎么樣更多的采用競爭性分配,競爭性分配有三個好處,一個是公開透明,二是保重點,三是績效可以追蹤,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這是一個大的問題。我今天要匯報的就是這些,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