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研究的落腳點在于3C綠色電網,3C綠色電網是電網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以后,南方電網將進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推進技術落地。”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智能電網所許愛東在“2014年中國清潔電力峰會”智能電網論壇上表示。
“3C綠色電網”就是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建設一個覆蓋城鄉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綠色電網,將智能、綠色、節能、環保等理念逐步融入到電網工程建設中。
3C綠色技術升級改造為發展主線
規劃是發展的目標,也是努力的方向。
在電網建設工程中,“3C綠色電網”的優勢重點體現在節地、節能、節水與環保等多個方面。在節能通風方面,選用變頻空調,采用隔熱材料、太陽能發電系統及LED燈;在節水方面,加設屋面雨水收集系統,可利用凈化處理水;在降噪方面,采用低損耗、降噪型設備,加裝消音設施,主變噪音下降20%;同時,將通過優化站內布置,降低占地面積。
“根據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發展的整體規劃,以3C綠色技術升級改造電網為發展主線。3C綠色電網是發展智能電網的具體形式。”許愛東表示。智能電網的四個重要特點是:智能、高效、可靠、綠色。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致力于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智能電網,以需求引導,整體規劃,有序推進,重點突破。首先進行關鍵技術研究,然后進行標準研究,利用示范工程,促進相關技術的應用。
據介紹,南方電網科研院在新能源、柔性直流輸電、智能變電站、配電、分布式電源接入、微電網、用電及信息通信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前期開展智能電網的頂層設計,后期實施重大項目落地工作。
作為引領研究方向的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發展路線圖,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規劃階段,重點在于打牢基礎;第二階段是示范落地階段,著重加強平臺建設;第三階段是全面突破階段,實行綜合示范。“目前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發展處于第二階段。”許愛東表示。
技術研發從五方面發力
智能電網的發展,最重要的一環在于發、供、用電側的智能化互動,而科學研究就成為智能電網發展的首要環節,也是成功利用的基礎環節。
據介紹,成立于2010年的南網科研院,承擔了企業技術研究、國家特高壓工程實驗以及大電網技術研發等國家級實驗項目,智能電網研究是南網科研院科技創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廣東供電局共建智能配電網實驗室,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的技術研發主要涉及五個領域、17項關鍵技術,在發電、變電、配電、用電和信息中心方面進行研究。“我們還進行了標準體系的梳理,最后整理出39個標準體系。”許愛東介紹說。這幾年的重大項目,包括863、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
在智能電網頂層設計研究方面,2012年起,南方科研院牽頭完成“南方電網發展智能電網戰略與規劃研究”的準題報告;2013年,牽頭完成南方電網綠色電網建設;與珠海市政府合作,對珠海智能電網產業進行科學規劃,珠海市常委會審批通過;編制南方電網3C輸變電技術導則,包括數字采集、網絡傳輸、信息共享和集成應用等方面。
“根據3C技術改造現有傳統電網為研究主線,推動智能化變電站發展,計劃明年9月份在佛山供電局實行現場示范應用。”許愛東介紹說。變電站駕駛艙關鍵技術項目,是針對變電站進行的一項研究,為了便于運行管理人員的運行控制,簡化為三面屏,對設備進行運行控制、維護,以實行標準化、模塊化為原則。
許愛東表示,國家863配網自愈項目正在進行過程中,主要目的是進行配電網自愈控制。同時進行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控制、分布式電源及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究,計劃在廣州、深圳、東莞、昆明進行試點,目的是開發區域型的微電網中央控制器和一體化終端,分別實現全局能量管理和用戶雙向計量、監控和能效管理等功能。智能用電技術研究,成功申請南網首批IEEE標準工作組。
三項科研成果已落地實施
一切科學研究都是為了實施應用。南方電網智能電網研究項目的成功落地,將有效推動電網智能化的全面發展。
近年來,南網科研院承接的863重點科技項目,在廣西南寧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關鍵技術,有一萬多戶居民成為試點。而對電動汽車技術進行的技術標準研發,重要研究電動汽車接入電網的影響,提出電動汽車和電網互動充電的研究課題。“同時,在廣州、深圳、珠海、海口等14個城市建立了充電站,在廣州等城市建立一些體驗中心。”許愛東表示。建立南方電網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實驗室,建立“統一開放”的智能電網實驗研究平臺,目前正在申請國家風光儲并網檢測認證中心。
目前國家的支撐項目是橫琴新區智能電網若干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包括新能源領域。“與海南電網公司合作,目的是把海南島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家旅游島,建設成智能、高效、可靠的綠色電網,有七項技術集成和示范應用。”許愛東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