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聯合太平洋環境組織以及太陽谷基金會,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皇明太陽能微排館,舉辦了氣候綠領計劃之“高校節能工作坊北京站”活動。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研究員任國玉,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能效與碳注冊項目經理李雪玉以及能源管理咨詢顧問耿宇,以及來自全國28個高校、共計120余名學生參與了本次活動。
任國玉首先進行了“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的講解。借助大量的事實和科學研究,他向大家講解了全球變暖,暴雨、極寒等極端天氣,以及海平面上升、干旱等氣候變化的影響及原因。作為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作者之一,任國玉進一步解釋,人類活動是過去50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未來的增溫趨勢也日益明顯,人類需要不斷適應和減緩。
楊富強以北京PM2.5切入中國的霧霾問題,進而闡釋了中國的能源結構問題,尤其是煤炭的問題。李雪玉給大家詳細講解了什么是碳核算,為什要做碳核算,做碳核算要遵循的步驟以及需要利用的一些資源。耿宇形容碳核算和碳減排的關系就像“稱體重”和“減肥”,只有把校園碳核算做好,才可以持續的給高校進行節能減排。
在分組討論環節,參會學生進一步梳理了校園的環境問題、可以借助的社會資源以及采取什么樣的科學策略,最終形成了若干份校園節能減排項目書,讓在場的學生均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和碳核算的使命。
本次活動共有28所高校的學生參加,其中半數以上都已經參與到今年的氣候綠領計劃之中,正在開展校園碳核算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