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節能燈生產國,我國年生產節能燈為十多億只,80%用于出口,而國內白熾燈的使用量卻高達30億只。全國政協委員李鴻曾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用10W的節能燈取代亮度相近的60W的白熾燈,以全國推廣使用12億只、每只節能燈每天工作4個小時計算,每年可節省一個三峽大壩全部發電機組全年的發電量。
為什么我國使用節能燈的數量嚴重偏低?一位居民算過一筆賬,節能燈泡價格常常是普通燈泡價格十倍左右,并且質量普遍不可靠,購買節能燈多花的錢,遠遠超過省下的電費。算賬對比后,最終讓他把家里的節能燈全部換回了白熾燈。這個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不過,節能燈價格高、質量不好、壽命短,節電不節錢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美國市場,消費者每買1只我國生產的節能燈,便能得到美國能源部3美元的補貼。日本、法國、荷蘭等國在推廣節能中,也都有相應的政策補貼。相比之下,我們缺少全國性的鼓勵高效照明產品生產、使用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推廣節能燈也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希望此次搶購節能燈事件,能夠帶給更多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