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分布式能源,給建筑節能帶來了新的解決路徑。一些企業深入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特點與建筑節能的結合,形成了對于建筑節能的系統思考——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指出,今明兩年需節能3.2億噸標準煤,以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3.9%。這是繼去年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又一重要的節能環保指導性文件,再加上今年4月新《環保法》的頒布,我國節能減排壓力非同一般。
目前,工業、建筑與交通是我國能源消耗最主要的3個部分。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顯示,建筑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7.5%以上;在我國既有的400多億平方米建筑中,99%屬于高耗能建筑。而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中國建筑[-1.06% 資金 研報]能耗的“黑洞”還將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建筑面積200多億平方米,建筑能耗在全社會總能耗的占比將達到約35%,超越工業用能成為用能的第一領域。
雖然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為解決建筑能耗高,相關政策不斷推出但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對于建筑節能的認識過于簡單,停留在墻體保溫、外窗保溫隔熱等局部、表面的節能方式,未能系統地考慮建筑用能和節能。二是建筑在設計階段即有缺陷,建筑當中最常使用的電、冷、熱等耗能系統,始終處于獨立設計的情況,從而導致后期運維時難以進行能源應用的智能控制。三是建筑節能缺乏相關的經濟激勵政策和標準規范,難以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目前,社會自發進行的舊建筑節能改造質量參差不齊,而新建筑節能領域開發商缺少積極性。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期,如果不注重并找到落實建筑節能降耗的有效途徑,將直接影響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完成。
當前,國內外各大能源服務公司,都在關注中國的建筑節能,也拿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國外企業如施耐德電氣推出的能效管理平臺,融合了多領域技術和專業經驗;國內企業如新奧集團,形成了自主研發的建筑泛能站解決方案,細分用戶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還有企業著眼于為建筑提供節能設備,比如遠大集團的非電中央空調主機和一體化空調輸配系統。
新奧集團今年投入運營的江蘇鹽城亭湖醫院泛能站系統,與傳統供能方式相比,醫院的相關運行費用節省了20%以上。據新奧智能能源總裁劉敏介紹,新奧建筑節能解決方案,首先充分考慮了建筑所在地的能源特點和當地環境特點,綜合考慮建筑的氣、電、冷、熱需求,根據每棟建筑形成個性化的供應及應用方案;其次,充分考慮相鄰單體建筑之間、建筑群與建筑群之間的能源互補,通過分布式能源及多能源匹配技術,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第三,搭建智能能效平臺,對供能端系統實時監控與調節,進一步優化建筑用能。
有關人士指出,伴隨著國內節能環保壓力的增大,建筑節能領域積蓄已久的巨大市場潛力將迅速得到釋放,這也為許多企業敞開了機遇大門。各類企業的多樣化實踐,將不斷推動我國建筑節能降耗水平的迅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