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破解我國節能燈污染之憂 |
來源:國際節能環保網 時間:2014/8/18 14:10:01 用手機瀏覽 |
2008年以來,國家把以推廣節能燈為主要內容的“綠色照明工程”列入“九五”、“十五”及“十一五”計劃,先后出臺多項財政補貼政策來推動實施,產生的節能效果相當明顯。但節能業績簿上閃亮的數字背后,潛伏著鮮為人知的污染風險。從全國來看,目前社會上幾乎沒有專門機構來回收利用節能燈,很多老百姓只知其節能之利,不知污染之害,更沒有掌握垃圾分類常識,壞了就當作普通生活垃圾直接扔掉。筆者在不少城鄉走訪時發現,廢舊節能燈回收利用體系很不完善,無論是超市還是廢品回收站,廢舊節能燈白給也不要。 據業內人士透露,受制造工藝的限制,目前節能燈產品多少總會含有一點汞。然而,不管是焚燒還是填埋,節能燈內的汞都會造成極大的環境污染。盡管一只普通節能燈含汞只有0.5毫克,但它污染環境的威力卻大得驚人。汞在常溫下即可蒸發,專家推算,1毫克汞會污染的水體為0.02噸(排放污水)、1噸(飲用水)、10噸(地表水)、20噸(自然保護區水源);一只廢棄節能燈如處置不當,可能污染90噸至180噸水及周圍土壤。如果隨意丟棄,廢舊燈管在破碎后,汞會以蒸汽形式進入大氣,一只普通的節能燈就能污染300立方米的空氣。汞合物還可以透過皮膚進入人體,對肝腎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功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作為全球性的污染物,汞流動性非常強,還可通過揮發進入大氣傳播,在沉降之后還會進一步轉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魚類體內富集,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隨著2008年以來上市的節能燈逐步進入集中報廢期,汞污染的風險正在增加。 回收利用做得好,廢舊節能燈也能變成寶。與國人一扔了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達國家廢舊節能燈回收率超過80%。為推進廢棄節能燈回收利用,筆者建議: 一要建立回收利用體系。鑒于節能燈易碎、資源回收利用價值低且處理成本高的特點,國家應將其回收利用納入財政支持范疇。制定實施細則,扶持社區、企業、環保公益組織設立固定回收點;對居民上繳廢燈給予物質鼓勵;把節能燈推廣財政補貼與中標單位建立回收機制相掛鉤;對企業和中心城市在合理規劃范疇內建立無害化處理中心,給予財稅扶持。 二要強化生產者環境責任。可探索率先在節能燈這類“危廢”電子產品領域建立強制性行業標準,切實降低污染。同時,廠商應當在廣告、產品包裝、銷售現場醒目位置,注明其污染風險。 三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途徑,讓老百姓認識汞污染的巨大危害性,對廢節能燈不能再“一扔了之”。 四要逐步完善垃圾收集處置立法。明確政府及城鄉居民在垃圾分類收集中的責任和義務,包括確定垃圾分類標準、確定垃圾收費標準和收費方式、禁止無分類標識物品的流通等;同時,對現有廢品回收及利用市場加以規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