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煤企:產能過剩 遭遇史上最難冬天
來源:鳳凰財經 時間:2014/9/1 13:42:29 用手機瀏覽

  2012年以來中國煤炭行業發展遭遇了“嚴冬”。宏觀經濟增長趨緩、煤炭下游需求不振、霧霾治理都壓縮了煤炭需求的增長空間。

  過剩產能是制約目前煤炭行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產能和需求的錯配造成的直接結果是煤炭價格大幅度下降。此外,由于新增產能的資金投入大且多為銀行貸款,煤炭企業承擔很大的財務壓力和資金壓力。

  按目前情況看來,煤炭供過于求的情況還可能持續下去。據長江證券估算,這種情況可能還要持續兩年,而此種預期也很可能會讓煤炭價格繼續下降。

  淘汰過剩產能,關鍵看煤炭行業如何應對,這將直接影響到煤價。盡管產能過剩,煤企仍需要加大生產力度,才有現金流可以還貸款,也只有生產和銷售“正常”,才有可能繼續從銀行貸款。對于即將見頂的煤炭消費,“價低量長”的惡性循環,是煤炭企業和產煤大省都需要慎重對待的。

  限制產能除了煤炭企業自我約束,還意味著煤炭行業將經歷整合。面臨嚴峻的市場和發展環境,煤炭行業發展需要改變以往粗放擴張,開始精打細算,通過整合和提高管理效率,在市場管理和交易環節上下功夫。嚴峻的市場環境實際上也提供了煤炭整合和提高行業整體生產效率的動力和時機,通過整合煤炭行業,提高煤炭行業的集中度,發揮規模效應和提高技術研發能力。

  從國際煤炭產業發展的規律看,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橫向整合,是煤炭行業成熟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外煤炭行業一般由幾家大型煤炭企業把持,澳大利亞排名前五的煤炭集團占其總產能的70%以上。德國更為極端,只有魯爾公司一家生產煤炭(除褐煤之外)。中國的煤炭行業集中度還相對較低,煤炭英才網數據顯示,2013年排名前十的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而美國排名前四的煤炭企業占了全美煤炭總產量的70%左右。

  截至“十一五”末,中國煤炭企業裝備水平差、管理能力弱的小煤礦數量仍占全國煤礦數量的80%。《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需要通過兼并重組,將全國煤礦企業數量控制在4000家以內,平均規模提高到100萬噸/年以上”。即使是4000家,行業集中度還是相對比較低。提高行業集中度,不僅有利于控制過剩產能和平穩煤價,而且有利于煤炭資源整合和競爭力的提高。

  煤炭企業還必須意識到“煤改電”過程會加速,煤電博弈依然是煤炭銷售的重要方面。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1990年至今,美國煤炭總消費平均在9億噸左右(近兩年下降為8億噸左右),總產量平均在10億噸左右(近兩年下降為9億噸左右),電力煤炭消費占比平均在91%(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中國電力[0.86%]耗煤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接近50%,另一半煤炭消費以散燒等為主。由于散燒比較分散和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消費特點,除了污染排放量更大,排放治理也會更困難。

  因此,在終端多用電、少用煤是社會經濟發展必然的發展趨勢,霧霾治理會加速“煤改電”過程。一般而言,煤炭轉化為電能的比重越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越高,煤炭污染排放也相對會減少。而且,中國電力效率和減排水平在全球領先。因此,今后煤炭買家會更加集中在電力行業,加上目前電力比較強勢,煤炭行業的銷售策略需要改變。

  除了限制產能,還可以擴展煤炭生存空間,煤炭清潔利用是煤炭突圍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越來越重要。比如加大原煤入洗比重,提高熱效率,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等。此外,長期以來煤炭行業主要注重擴張發展,技術創新和管理水平并不是重點,煤炭自動化和安全生產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差還比較大,這也是煤炭今后發展需要關注的方向。

  對于煤炭企業來說,以往“量長價高”的日子已經不再,想賺快錢的企業可能已經不適合煤炭行業。未來的煤炭行業必然更加規模化和規范化,煤炭企業需要積極尋求變革。

  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將經過短期去產能和長期供需平衡的兩個階段。只有經歷了去產能階段,對煤炭企業進行成功的整合調整,才能取得長期供需平衡。除了改革,煤炭企業成功整合還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有統計數據顯示,政府收費占煤炭企業凈利潤的43%,可以考慮在煤炭企業整合期間,給予煤企適當減負。而且煤炭資源稅改革出臺后,政府可以考慮先將煤炭資源稅率定得低一點,以后再逐步提高。雖然,“減負”會給地方政府帶來短期財政壓力,但是長期來看是雙贏。

  當然,政府還需要改革煤炭管理體制,改善煤炭國企評價機制。目前煤炭行業存在管理職能分散、交叉重疊、行政效率低等問題,此外資源開發秩序亂,甚至大型整裝煤田被不合理分割等現象也不在少數,政府的煤炭管理和國有煤礦的考核標準必須兼顧市場供需和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國資委:非專業涉煤央企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十二五”錦陽市超額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要“健美”,不要“虛胖”——聚焦淘汰過剩產能
工信部副部長:利用市場倒逼加速過剩產能退出
水泥企業用電階梯電價政策化解過剩產能
浙江省海鹽縣節能降耗“守護”藍天碧水
南昌“十二五”節能目標完成進度超八成
陜西強化節能減排提升發展質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柳林县| 原阳县| 赤水市| 北川| 浙江省| 广东省| 鹤壁市| 斗六市| 弥勒县| 陆川县| 静海县| 东辽县| 柞水县| 丰宁| 宁安市| 德阳市| 镇远县| 新兴县| 静乐县| 墨玉县| 威信县| 泰安市| 盈江县| 澄城县| 刚察县| 马公市| 宁海县| 梅河口市| 富裕县| 尉氏县| 西丰县| 全州县| 湄潭县| 太白县| 天水市| 克什克腾旗| 西乡县| 荣成市| 尚义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