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保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3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八家中央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結果公告。公告顯示,去年我國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2.93%、3.14%、3.48%和4.72%。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委公布的八家央企均是能源企業,包括“兩桶油”、“五大電力”和一家煤炭企業神華。
從公布的考核情況看,上述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均取得成效,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各項指標較上一年出現明顯遞減。
“兩桶油”減排取得進展
與電力企業及煤炭企業只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不同,“兩桶油”考核涉及主要污染物全部四項指標。就其中具有可比性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兩項指標來說,“兩桶油”與其它企業比,在減排幅度上尚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氮氧化物指標上,低于平均值13.33%達10個點左右。
不過,將“兩桶油”與其自身作縱向比較,我們依然能發現有明顯進展。
根據環保部此前發布的2012年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結果:在接受考核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八家央企中,絕大多數均實現了2012年度各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唯有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未能通過減排考核。其中中石油未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中石化未完成氮氧化物減排目標。在業內看來,“兩桶油”在減排方面一直遠遠落后于全國。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曾表示,“兩桶油”的減排是一個歷史難題。比如,在環保部2011年度減排考核中,“兩桶油”同樣沒有完成當年減排任務。據記者查閱資料,中石油和中石化2011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9.55萬噸和21.96萬噸,同比上升4.86%和1.22%。
有央企內部人士對記者直言,目前,污染物減排已經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項政治任務。據從國務院國資委了解到,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不僅納入地方政府官員業績的考核,而且還納入了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這迫使央企在推動節能減排上有更大的動力。
電力行業減排效果初顯
電力行業在2013年減排中業績不俗。電企2013年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比上年有大幅下降。
在二氧化硫指標中,華能、大唐、華電下降幅度均在10%左右,華能下降幅度最高,達到11.55%;華電緊隨其后,為11.30%;五大電力中,中電投此項指標下降幅度最低,為2.54%。
在氮氧化物指標中,華能、大唐、國電下降幅度均在10%以上,華能下降幅度高達17.64%;大唐緊隨其后,為16.62%;五大電力中,華電、中電投較低,分別為8.91%、7.16%。
與2012年八家央企污染物減排考核結果縱向比較發現,2012年只有大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超過10%,為10.21%。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華能、大唐等電力央企氮氧化物排放均大幅下降或與脫硝裝置集中上馬有關。根據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新建機組2012年1月1日開始、老機組2014年7月1日開始,其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得超出100毫克/立方米。數據顯示,去年電力脫硝工程規模達到 2.05億千瓦,累計達4.3億千瓦,也就是說去年一年上馬的脫硝工程規模達到了累計總量的近一半。而今年還將新增脫硝規模1.3億千瓦。
“十一五”時期,1.5分的脫硫電價補貼極大鼓勵了企業減排,成為二氧化硫超額減排的重要法寶。但直到去年初才在地方試點8厘錢的脫硝電價補貼,并逐步推開增加到1分錢的補貼,業內認為這一政策有點姍姍來遲。但隨著這一政策的持續發酵,電力企業氮氧化物減排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央企減排面臨“硬骨頭”
早在2011年召開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就明確了央企“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即到“十二五”末,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可比價)下降16%左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去年9月22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大唐集團等企業主要負責人簽訂了重大能源保障項目任務書,目的是除了增加天然氣供應之外,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央企跟上全國節能減排的步伐。
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提供的數據表明,“十二五”前3年,央企節能量累計完成8161萬噸標準煤,約占同期全國節能量的23.3%;煤炭、電力等重點行業主要單耗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二五”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在“十二五”“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中,央企及所屬企業共有1600余戶被納入考核,占全國總數的10%,承擔全國“萬家企業”總節能量目標任務的30%以上。2013年,央企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與2010年相比大幅下降,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二五”污染物減排目標。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公開表示,“十一五”期間,央企為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能減的已減,能降的已降,“剩下的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
減排難度增大 資金壓力增強
國務院國資委綜合局一位相關人士對記者坦言,央企在節能減排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央企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難度不斷加大。”他說,一些節能減排重點行業如煤炭、電力、鋼鐵等行業的央企,其能耗水平本來就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空間越來越小。
與此同時,央企節能減排投入資金壓力也不斷增強。該人士表示,全球經濟危機余波未平,我國部分行業經營績效很不理想,企業的節能減排投入相比“十一五”有所減少;此外,近兩年,國家加大對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央企承擔了重要任務,這也要求大量的資金投入。
不過,該人士認為,在當前各地區各行業通力合作向大氣污染宣戰的背景下,央企更要發揮排頭兵的作用。一方面,央企在節能減排方面仍然要率先垂范,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確保各項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另一方面,央企也應把當前的壓力轉化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力和機遇,真正協調好發展與節能減排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