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僅1年時間,各地政府紛紛“亮劍”,打響了對大氣污染進行重拳治理、綜合施策的速戰。記者今天從省發改委獲悉:安徽省自今年實施《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來,在電力行業節能減排、新能源發展、天然氣規模擴大、車用油品升級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全國領先
今年全省在役火電機組脫硫裝置全部建成投運,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脫硝改造全部完成,這也標志著我省火電機組環保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提前完成“十二五”建設目標任務。此外,煙氣排放在線監測系統也全面建成運行。基本實現了對全省火電機組脫硫、脫硝及除塵等污染物排放信息的實時監測,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供電煤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占全社會的比重由2010年的46%下降到32%,二氧化硫排放占全社會的比重由33%下降到25%。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初具規模
從今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對電廠秸稈消耗的專項補貼政策。合肥、馬鞍山等市在國家和省級光伏發電應用補貼的基礎上,再補貼0.25元/千瓦時。進一步優化光伏發電應用發展環境。在政策的疊加效應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初具規模。據了解,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23萬千瓦,累計裝機423萬千瓦,同比增長14%,占全省裝機規模的比重達到10%;發電量37.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5%。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0萬千瓦,同比增長50%;發電量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0%,首次超過水電發電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量相當于替代標煤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0萬噸。
車用天然氣增長勢頭加速
淮北、銅陵等6座天然氣儲氣站年內相繼建成,天然氣江南聯絡線、江南集中區支線等一批天然氣管網敷設加速推進。上半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15億方,同比增長11%,高于全國平均增幅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汽車用氣增長迅猛。由于城市出租車、公交車改氣進程加快,車用天然氣呈現快速增長勢頭。上半年,全省氣化車輛增加率超過15%,汽車用氣量達到2.2億方,同比增長近20%,替代柴油17萬噸,累計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0噸,二氧化碳排放14.3萬噸。
油品升級大大降低廢氣排放
今年9月,我省繼續實施車用柴油質量升級,車用汽柴油質量均達到國Ⅳ標準,成為東部地區首個全面推行國Ⅳ汽柴油的省份。此次提前實施柴油質量升級,將減少二氧化硫排放近800噸。
相關背景: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促進能源行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特制定《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的近期目標為,2015年,非石化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達到7%以上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重點城市供應國Ⅴ標準車用汽、柴油。到2017年,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5%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