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區的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7年保持在90%以上。為控制大氣污染,北侖電廠正在推進各項污染物減排。
作為華東地區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近年來寧波市北侖區依托港口優勢,加快發展臨港產業,初步形成了石化、能源、鋼鐵、紙業、汽車、船舶等六大臨港產業。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在強勢推動北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區域的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帶來了巨大挑戰。
實現工業強區的同時,必須保護好綠水青山!北侖區創造性地作出在臨港工業區創建國家生態區的決策,要舉全區之力發展生態文明,統籌協調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越來越綠,生態環境越來越美。
這一組數據是北侖區“增產不增污”的有力證明:從2007年至2013年,北侖地區生產總值從378億元增長到686億元,而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卻分別從13044噸和149133噸下降到8349噸和42628噸。
產業結構由“重”向“綠”轉變
新設項目嚴格執行能源評估,必須低于萬元GDP能耗0.8噸標煤這個“硬杠杠”
石化、能源、鋼鐵、紙業等產業帶來的高能耗、高污染,使得環境污染一度成為北侖的突出問題。然而,3天的采訪走下來,記者卻全然沒有看到北侖黑煙滾滾、污水橫流的景象,反而在藍天白云下,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綠色。這組數據更有說服力:北侖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7年保持在90%以上;區域內基本消滅了黑臭、臭河、垃圾河和劣V類水,其中蘆江河、白峰部分河段已達到三類水質。
北侖之所以能夠實現生態環境的“逆轉”,根源在理念!吧鷳B優先,環保先行”的理念被貫穿于北侖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北侖在產業規劃、城市建設、重大項目引進建設等重大決策制定前,按照生態功能規劃,堅持“環保第一審批權”,實行環!耙黄狈駴Q制”。
工業區的環境要好起來,必須把工業的能耗和污染降下來。作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示范試點的北侖,積極構建生態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由“重”向“綠”轉變。
一方面大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經濟貢獻小的落后產能。今年,北侖對全區59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了全面“體檢”,指標包括企業的畝均稅收、畝均產值、單位能耗增加值、產業先進度等,將企業分為鼓勵類、限制擴張類、倒逼轉型類。寧波市北侖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鄔忠舫說:“有了這張‘體檢表’,我們調整產業結構時就更加一目了然,區里將支持排位靠前的企業做強做大,控制排位靠后企業的發展!
同時,積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經濟附加值的行業。如今,在北侖,“屋頂電站”已經在企業間蔚然成風。去年8月率先試水的寧波鋼鐵、寶新不銹鋼、吉利等屋頂發電項目,當年已發電600多萬千瓦時。今年,勛輝電器、臺晶電子等企業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年發電量約4000萬千瓦時。如果再加上風電等,今年北侖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超過2億千瓦時,可減少600噸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做好節能減排,離不開源頭控制。對此,北侖嚴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準入,新設項目嚴格執行能源評估,從源頭上遏制高耗能產業過快發展。
鄔忠舫在接受采訪時,接到一個投資項目的咨詢電話,他首先問的不是投資多大,而是能耗多少!鞍凑毡眮龉澞軠p排指標的任務,我們設定了所有項目引進的萬元 GDP能耗都必須低于0.8噸標煤的‘硬杠杠’。剛才電話里說的項目是做硅晶片的上游,能耗比較高,我的意見是初步不同意。如果是做下游,能夠延伸產業鏈,我們舉雙手歡迎!闭窃谶@種思路的導向下,今年1至8月,北侖區新增工業增加值17.8億元,新增能耗5.9萬噸標煤,平均增加值能耗只有每萬噸 0.33噸標煤。
循環發展新模式
“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三重循環,環環相扣
率先感受到資源環境壓力的北侖,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循環經濟的探索,如今已經形成“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三重格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循環發展新模式,推進了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近5年來,累計投資50多億元實施循環經濟項目100余個。
所謂“企業小循環”,就是推進高耗能企業清潔生產,努力實現資源在企業內部循環利用。亞洲漿紙回收廢紙占所用紙漿原料的65%以上,并形成了“造紙—污泥 —發電”廢棄物利用鏈。目前,北侖年綜合能耗千噸標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全部實現了清潔生產,12家企業獲評浙江省綠色企業。
所謂“產業中循環”,就是要提高上下游企業的關聯度,形成多產品、多鏈條的循環工業網狀結構。鋼鐵循環產業鏈正是產業中循環的一個縮影。寧波鋼鐵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余熱,自身難以消納;而寧波寶新不銹鋼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大量蒸汽,要通過長距離熱力管網輸送,熱損耗較高。于是,兩家企業打破集中供熱行業界限,鋪設熱力管道,實現了蒸汽的直接輸送,成為了一條獨特的“鋼鐵能源走廊”。同時,寧波寶新不銹鋼還把寧波鋼鐵的焦爐煤氣“變廢為寶”,凈化后替代天然氣使用,每年能節約天然氣2000萬立方米以上,相當于節省生產成本1000萬元。除了這條鋼鐵循環產業鏈,北侖還構建了石化循環產業鏈、電力建材循環產業鏈、生態農業產業鏈等,圍繞能源、石化、鋼鐵等支柱產業,著力引進補鏈企業,使全區的產業鏈、產品鏈和廢物鏈逐步完善。
所謂“區域大循環”,就是重點建設水、熱力、垃圾、公用輔助共享這四大循環網。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熱力循環網。2009年,關停了“寧波熱電”和“明耀熱電”后,北侖全區50%以上的工業用熱都由北侖電廠大機組集中供應,大大減少了燃煤污染,提高了供熱效率,并實現年節約標煤5萬余噸。
環境保護有新舉措
刷卡排污、企業環保信用評級等舉措初見成效
重工業要減排到位,并非不可能,關鍵在投入。
清新的空氣、碧綠的草坪、整潔的廠區,這是走進北侖電廠的第一印象。北侖電廠在2004年就超前投資11.55億元,實施了國內最大規模的5臺60萬千瓦機組煙氣脫硫改造工程項目,2006年又率先在擴建的兩臺100萬千瓦機組同步安裝了脫硫、脫硝裝置,目前各項污染物機組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但低于國家排放標準,也優于歐美國家的最新排放標準。
“未來,北侖電廠要實現‘零排放’,做好深度減排,火力發電的排放標準向天然氣發電看齊。二氧化硫排放量從2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35毫克/立方米以下,氮氧化物排放量從10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50毫克/立方米以下,煙塵排放量從2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5毫克/立方米以下。目前,兩臺100萬千瓦的機組正在安裝深度減排的設備,預計明年2、3月陸續投用。”北侖電廠輸灰脫硫部主任工程師邵煒說,“長三角地區的環境容量本就有限,加大環保投入正是為了騰出環境容量,為企業后續發展創造新的空間。”
真金白銀投向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北侖的大勢所趨。寧波市北侖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朱洪波說:“2011年北侖提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在環境保護方面連續投入3個30億,其中治理大氣污染30億、治理水污染30億、綠化生態修復30億!蓖瑫r,北侖還建立了生態環保財政投入預算保障機制,確保生態環保支出與財政收入聯動增長。“十二五”期間,北侖在空氣質量提升、內河水質綜合治理、綠網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五大提升工程中,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超100億元,每年生態環保投入占GDP比重均在3.5%以上。
為實現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北侖還積極采用刷卡排污這種環境管理新模式。今年上半年,第一批75家企業已經安裝好刷卡排污設施,行業涉及造紙、化工、能源、印染等。第二批160家企業正在加快推進。朱洪波告訴記者:“實施刷卡排污,給企業設定排污總量,正是要體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環境有價’的理念。使用環境容量是要付費的。這樣也有助于推動排污權交易,倒逼企業把節能減排重視起來,加快技術改造,真正做到‘增產不增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