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筑能耗占世界終端能耗總量的35%,是最大的終端用能部門。中國建筑能耗盡管在全社會總能耗中的占比并沒有準確說法,但業內專家普遍測算,目前全國終端能耗中建筑耗能占20-26%,正因如此,低碳建筑思想越來越受到中國政府的重視,并將其寫進國家的發展規劃中,成為節能減排工作的一項重要推手。
在低碳建筑成為潮流、受到人們廣泛追捧之時,我們是否真正冷靜下來,客觀、公正的評價過其帶來的實際效果,或者說低碳建筑是否全部達到了人們所預期的節能減排效果?答案似乎并不那么明朗。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提出的“節能示范建筑不節能”觀點曾引起軒然大波,他認為,中國目前在建筑節能觀念和做法上存在明顯誤區,“近十年一大批節能示范建筑,實際運行能耗都高于通功能一般建筑”,分歧在于建筑節能的目的是“追求能效”還是“降低能耗”。
當“追求能效”遇上“降低能耗”,當低碳建筑不再節能,該如何化解矛盾?就節能服務公司而言,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要轉變思路,現階段很多節能服務公司都在單純的拼節能量,即能源的消耗總量,一家公司提出通過應用其技術和設備可以達到節能20%的效果,馬上會有另一家跳出來稱可以節能25%,大肆吹噓,相互攀比,忽視了節能過程中的高效問題,最終導致建筑看似節能但實際能耗極高。
為有效規避上述情況,國家正在研究制定《建筑能耗標準》,并有望年底生效,它從北方供暖、公共建筑用能、城鎮住宅三個方面給出了相應的能耗指標,設定的能耗上限和目標值將是衡量建筑能耗高低的重要標尺,在保障低碳建筑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的同時,也將進一步約束節能服務公司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