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市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根據辦法,東莞將對星級綠色建筑單個最高給予100萬元的獎勵。那么,如何申報綠色建筑?怎樣才能設計出綠色建筑?為推動東莞綠色建筑發展,上周五,東莞市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主任張桂標、香港大學建筑系博士張智棟分別就綠色建筑申報流程、綠色建筑設計概念進行了專業輔導。
東莞申報成功綠色建筑僅8項
據了解,“東莞市建筑節能專項資金”規模為每年1000萬元,直到2015年共計3000萬元,主要用于支持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示范及建筑能耗監測應用等工作。
在支持綠色建筑發展上,根據《東莞市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東莞將對獲得國家或省一、二、三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按單位建筑面積分別予以每平方米5元、10元、30元獎勵,各單項獎勵不超過100萬元;對獲批國家、省綠色生態城區稱號的項目,一次性分別資助200萬元、100萬元,對同時獲得的國家、省資金資助的項目,再分別按1:1、1:0.5比例配套,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目前,我市已取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共有8項。除了東莞生態園控股有限公司辦公樓外,其余7項均為地產項目或樓盤,包括長安萬達廣場購物中心、萬科翡麗山二期、萬科長安廣場二期等。東莞暫未有項目獲評綠色生態城區。
綠色建筑申報分設計和運行兩大類
如何申報綠色建筑?市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主任張桂標對此作了講解。據介紹,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可以向省或國家申報,但三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只能向國家申報。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申請由建設單位(或者業主單位)提出;鼓勵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申請。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申報分為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申報和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申報,前者是在建筑設計階段進行,后者是在建筑運行階段進行的。申請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應當完成施工圖設計并取得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申請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應當通過工程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無拖欠工資和工程款。
申請標識的建筑應滿足以下要求:1.在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設計和施工等方面體現綠色建筑特色。2.采用適合于綠色建筑的技術、工藝與產品,施工質量、運營管理等具有較高的水平。3.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節能、節材、節水、節地、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室內空氣質量與智能化系統建設等方面效果顯著。
綠色建筑究竟增加多少建筑成本?
一、二星綠色居住建筑每平方米平均貴16元
據介紹,2006年6月,我國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自2008年開始,國家、省有關部門逐步開展綠色建筑設計和運行標識的申報和認證工作。隨著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各建設單位對發展綠色建筑增加的建設成本比較關心。
為此,市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辦公室于2012年委托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開展《東莞市綠色建筑經濟指標分析研究》的課題研究。在居住建筑項目統計了30個已通過評定的居住建筑綠色建筑項目(部分一星級項目選用成本較高的水冷機組、三層中空玻璃等節能技術,導致增量成本較高)、公共建筑項目統計了24個已通過評定的公共建筑綠色建筑項目后,根據國家、省、市相關研究成果,在東莞發展綠色建筑需要增加的建設成本為:一、二、三星級居住建筑每平方米平均增長15.98元、15.18元和67.98元;一、二、三星級公共建筑每平方米平均增長的成本分別是28.82、136.42和163.23元。
對話香港大學建筑系博士、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香港)委員會秘書長張智棟
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設計之靈魂
設計是現代建筑之本,如何設計出一流的綠色建筑呢?張智棟結合“整合式被動設計案例”進行了分析,專題講座后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什么是整合式被動建筑設計?
張智棟:在綠色建筑領域,一直強調被動式的概念,嶺南建筑的“穿堂風”就是一種被動式概念,而采用更節能的空調系統、LED照明技術,則是一種主動式的概念。做綠色建筑不是要排斥主動式設計,而是要做到整合,包括對設計工作的整合。通過設計為紐帶把主動式和被動式整合起來,因地制宜地去針對每一個不一樣的設計場地,選用不一樣的策略,這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靈魂所在。
記者:怎么理解“因地制宜”四個字?
張智棟:因地制宜跟主動式和被動式都有關系,它是一種引導你做綠色建筑的方法。“地”指的是項目場地的環境,周邊的環境,城市的環境,區域的環境,每個項目都有不一樣的地方。也得考慮一些人文的條件,例如人的生活文化習性,你要去選取適合這些地域特點的策略和技術,就是因地制宜。從這個角度講,每一個綠色建筑都是不可復制的。目前,國際上有多部主流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但這些評價標準都是根據所屬區域的自然、社會、經濟、政治和人文環境制定的,我們在發展綠色建筑時不能盲目跟從。
記者:您對東莞發展綠色建筑有什么好的建議?
張智棟:東莞現在已經著手對綠色建筑發展給予資金扶持,這種引導很好也是很必要的。一個城市綠色建筑從啟動到大規模的量化,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需要更多專業人員和發展商,提升對綠色建筑的認識程度。同時,還要在基層做好綠色建筑的宣傳普及工作,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發展綠色建筑,必須要自上而下跟自下而上同時進行。比較好操作的是,先做出一些可普及的點,比如說香港的牛頭角上村公屋項目,在綠色和成本上找到了平衡,成為一個很好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