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中旬開始,我國南方、華東、華北、華中四大區域電網宣布調高電價,這是今年我國的第二次電價上漲。全國銷售電價由此每千瓦時增長了2.7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次電價上漲與以往相比,除了應對用電高峰出現的供需嚴重不平衡之外,更多了優化經濟結構等宏觀調控方面的考慮。
矛頭直指高能耗產業
此次電價上漲,最引起大家關注的莫過于:對高能耗產業在取消優惠價政策的基礎上,又加大了限制力度。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等6個高耗能行業將試行差別電價。也就是說,這6個行業中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電價將在全國工業電價統一調整的基礎上還要再分別提高2分和5分錢。
這看上去只有幾分之差的調整,對于這些高耗能工業來講卻意味著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以電解鋁行業為例,以目前行業整體利潤計算,每度電提高2分錢,企業尚有微利;提高3分錢,企業可以保持不虧不賺;而提高4分錢,則企業會出現微小虧損。這樣,任何一個準備投資高耗能行業的企業,都不得不重新考慮項目能否贏利的問題。
為何此次電價調整和高能耗產業如此“過不去”呢?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戴彥德分析認為,重工業、原材料生產等高能耗產業的大批上馬,已經成為用煤用電緊張的最主要因素。而此類高能耗項目的重復性建設,不僅會占用大量資金和資源,而且會導致新的生產過剩,從而破壞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此次提高高耗能產業的進入門檻,避免行業重復建設,引導資金投資方向。對于已經存在的高耗能產業,則希望能夠在電價的壓力下,積極開展節能降耗,改進工藝,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用能效率。
面對國家的這一宏觀調控舉措,一些企業已經敏感地做出了反應。中國嘉陵集團的有關人士就表示,他們采取了調整班次、少用高峰電、多用低谷電,加強節能降耗、內部挖潛等一系列措施,將會有效地應對企業成本上升。
然而一些高能耗產業則不會如此幸運。巨額的電費使他們不得不為以前的盲目投資付出代價。在華東地區,電費占鋁錠成本的比重已達50%以上。電價大幅度上調以后,該地區11家電解鋁廠已全部陷入虧損狀態。同樣為高能耗產品的鐵合金也難逃厄運。由于電耗占成本的一半以上,四川峨眉山鐵合金廠目前已虧損2700萬元,企業開工率不到一半。電價上漲已對高能耗產業有了明顯的效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價上漲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電力緊張,但無法完全解決這一問題。電價調整必須與其他措施多管齊下,才可能達成宏觀調控的目標,防止出現經濟過熱。
居民不用談電色變
電價調整涉及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國家對此也是慎之又慎,盡量避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總的來說,此次電價上漲對居民生活用電的調整十分溫和,老百姓完全用不著談電色變。
據了解,此次電價調整中,農業、中小化肥用電價格不作調整,農業生產中電價較高的部分種植業和養殖業甚至還有所降低。居民生活電價調整不但幅度非常小,而且在調價之前,必須要依照法定程序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公眾意見。
在貴州的電價調整聽證會上,有關部門就為居民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2003年城市居民平均每戶每月用電100度計,如果電價調整為0.47元/度,城市居民每月增加消費6.7元,全年增加80.4元,這與近些年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幅度相比,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中國節能協會宋忠奎秘書長告訴記者,隨著經濟的增長,人民消費結構有了明顯變化,在耗能耗電上一直有所增長。但就總體而言,居民用電量還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此次調整電價對居民而言,仍是以宣傳、培養節能意識為主。
然而,記者注意到,盡管此次電價上漲的風浪落到百姓頭上不過是毛毛雨,可是很多百姓已經開始注意節電節能了。全國節能產品評審委員會聯絡人陶毅告訴記者,由于缺電嚴重以及最近的兩次電價調整,節電節能產品在市場上的銷量比從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今年報名參評節能產品的企業比上幾屆增加了一倍多。
在北京的一些超市和商場,記者發現,不少品牌的家電都打出了“節能”口號,如“超節能”、“歐洲A+級節能標準”等。賣場的最顯著位置也被“節能冰箱”、“節能空調”和“節能電視”所占據。不少商家表示,節能家電已在家電商場扮演“主角”,耗電大的家電隨著消費者節能觀念的加強正逐漸退出市場。一位空調專柜的售貨員告訴記者,以前很多人購買家電只考慮性能、價格、質量,而現在,節能也成為顧客考慮的因素之一,并且開始算長遠賬,她說:“以前顧客買空調時,看到變頻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價格貴,就不愿意買,現在算算長期省的電,都覺得買節能產品更劃算。”
電力短缺如何緩解
隨著電力價格的上漲,人們更關心的是,電力短缺能否盡快得到緩解。據了解,截至目前,拉閘限電的省份已經增加到24個,連青海等西北省市也進入了缺電大軍。據預測,今年高峰期全國電力缺口大約在2500萬千瓦左右。
專家認為,我國目前的電力短缺,最根本的原因除了產業結構不合理外,還存在著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使用效率低等問題,因此必須多管齊下進行治理。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戴彥德副所長指出,目前世界先進國家用煤、油發電的比例是很小的,主要是以核電、水電和各種可再生能源為主。而我國主要是靠煤、油發電,水電、風電、核電比例不大,導致能源大量消耗。我國的一次性能源儲備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更加劇了能源緊張的狀況。
此外,能源使用效率低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需要引起國人的重視。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范維唐說:“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落后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據權威人士介紹,如果我國的能源利用能達到當今日本的水平,目前的能源消耗足以支持我國經濟再翻兩番。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改變電力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依賴于低效的一次性能源轉變為依靠清潔高效能源,從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轉變為低消耗高收益的可持續增長方式。
為從根本上解決電力短缺問題,國家做出了相應規劃:逐步加大水電投資,爭取2020年前水電開發率達到45%左右;優化發展火電,降低煤耗;積極建設核電,力爭2020年前有大批量投入;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保持電源結構的優化合理。同時,充分發揮電網的作用,以三峽電網為中心,推進全國聯網。再從中國聯合電網出發,向北與俄羅斯,向東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向西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向南與東南亞諸國互聯,在21世紀逐步形成范圍廣大的亞洲東部聯合電網,從世界的角度來緩解電力緊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