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務院等六部委印發了《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落實重點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實施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
《辦法》明確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魯4省市累計煤炭消費量減少8300萬噸。其中,北京市煤炭消費量比2012年減少1300萬噸,天津市減少1000萬噸,河北省減少4000萬噸,山東省減少2000萬噸。另江浙滬粵四省市要在2015年6月底前,研究提出煤炭消費減量目標,并送國家有關部門備案。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官方網站分析認為,由于長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國煤炭消費主要區域,預計江浙滬粵4省煤炭消費減量目標大體將與京津冀魯4省相當,考慮到這4省均為凈調入地區,預計江浙滬粵4省煤炭消費減量也將保持在6000—7000萬噸,未來3年8省市煤炭消費減量目標或達到1.5億噸左右。
《辦法》要求,重點地區人民政府要制定相應工作方案,明確煤炭減量年度目標,并分解落實到各市(區)縣和重點耗煤行業、企業。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大氣處處長嚴剛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這相對過去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因為長期以來我們沒有在一個地區、省市或者大的區域制定一個減量年度目標,并作為一項硬性措施逐級分解。”
關于煤炭減量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淘汰效率低、煤耗高、污染重的項目,重點是電力、鋼鐵等行業落后產能項目;節能重點工程,余熱余壓利用、燃煤電廠升級改造、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改造項目;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燃煤鍋爐改造和分散落后鍋爐淘汰項目;“煤改氣”、“煤改電”項目;焦化、煤化工清潔高效利用改造項目等。
關于能源替代的供應方案,主要包括創新城鎮用能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供暖以及熱電冷聯供,積極推動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在工業供熱和民用供暖中的應用,積極推進北方地區利用風電供暖,積極協調落實氣源,有序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等。
嚴剛指出,《辦法》只是煤炭控制相關政策之一。2014年以來,國家已相繼出臺了四份文件——《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關于嚴格控制重點區域燃煤發電項目規劃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京津冀地區散煤清潔化治理工作方案》和《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
“從政策設計角度來說,首先是要把重點區域的煤炭壓減下來,接著要把重點區域的煤炭消費量逼到電力行業中來管理,到2020年電煤占煤炭消費總量比例60%以上,第三就是對電力行業提出一個更嚴格的污染控制要求。”嚴剛說。
但業內人士提醒,重點區域努力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并不意味著我國未來煤炭消費總量不增長,而是逐步實現煤炭消費區域由東向西的轉移。
從《嚴格控制重點區域燃煤發電項目規劃建設有關要求》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未來發電裝機缺口主要通過提高接受區外來電比例和建設非化石能源發電等方式解決。
到2015年底,向京津冀魯地區新增送電規劃200萬千瓦;到2017年底,向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區域新增送電規模6800萬千瓦,其中京津冀魯地區4100萬千瓦,長三角地區220萬千瓦,珠三角地區500萬千瓦;在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前提下,推進鄂爾多斯、晉中、陜北、哈密、準東等以煤電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基地建設。
嚴剛特別指出,煤改氣工程也是實現重點地區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的一個重要措施。“到2020年,中國要滿足煤改氣工程用氣需求量1120億立方米,也就是新增天然氣的40%要用到煤改氣上,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氣源的穩定和有序供應。在落實氣源的基礎上制定實施年度煤改氣計劃,防止一哄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