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肇雄、江西省副省長胡幼桃到會作重要講話。會議總結交流推廣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作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下一步綜合示范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2012年以來,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綜合示范工作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機遇、重大工作、重大平臺,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導向功能,著力推進項目建設,著力強化長效機制,著力加強資金管理,全方位把節能減排引向深入,有力地推進了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
一、總體進度向好,“兩型”效應凸顯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實施方案,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需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主要指標。截止到2014年第三季度,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同期分別下降17.2 %、17.4%、26.9%,均超額完成進度目標;除氮氧化物減排壓力較大外,其他減排目標已提前或超額完成。綜合示范項目共549個,項目啟動率達90%以上,計劃總投資額1262.76億元,到三季度末已完成投資716.9億元。全面分配下達部撥15億元綜合示范獎勵資金,湖南省財政安排配套資金3億元,三市目前已下達計劃共安排支持項目147個,安排獎勵資金10.01億元,其余資金正在安排之中。
為實現更高要求的節能減排指標,長株潭整合綜合獎勵資金、現有渠道中央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加大投入,抓緊推進產業低碳化、交通清潔化、建筑綠色化、服務業集約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化進程。
(一)推進產業低碳化,全覆蓋推行節能技術改造
根據湖南省長株潭三市自身產業結構的不同特點,確定產業低碳化的主攻重點。一是推廣十大清潔低碳技術。2013年,全省十大清潔低碳技術實現的產值達1070億元。二是全面推進企業節能改造。長沙市制定了《重點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2013年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32%;株洲市加快實施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湘潭市2013年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1.4%,提前2年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三是創新推進公共場所節能改造。長沙市財政投入近1000萬元引導資金,整體打包實施“賓館酒店新型智能節電改造”110家,每年可節電約5000萬度。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長沙銅官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基地、株洲攸縣網嶺循環經濟工業園、再生資源產業園建成投入使用。
(二)推進交通清潔化,全方位構建低碳交通體系。一是重點推進新能源與清潔能源汽車的推廣。長株潭城市群再次被納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范圍,三市共投資56億元,已推廣使用2240臺混合動力公交車、314臺純電動公交車,長株潭2015年底將整體實現公交車能源清潔化。二是全面布局建設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株洲建成了覆蓋全城的公共自行車系統,長沙、湘潭城區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已全面啟動。三是打造綠色高效綜合交通。聯接三市的長株潭城際鐵路建設加快,長沙市探索建設推進全國首個“綠色地鐵”樣板工程,并獲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試點城市。
(三)推進建筑綠色化,高起點打造綠色生態城市。一是積極推廣綠色建筑。長株潭三市均為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已落實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面積1170多萬平方米。二是積極推進綠色新區建設。梅溪湖新城、云龍示范區、洋湖新區100%執行綠色建筑和綠色市政標準。三是創新推進兩型住宅產業化發展。遠大住工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唯一一家綜合性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年產能達1000萬平方米,2013年出口成品住宅18萬套,標志著我國住宅產業走向國際市場。
(四)推進服務業集約化,實施“雙業”驅動結構節能一是全力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打造了金霞現代物流園、天心國家廣告產業園、湖南移動互聯網產業集聚區、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云龍高端服務業基地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長沙市進入全國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特色服務業。長沙市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優勢,株洲市建設了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湘潭市重點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三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積極培育新能源裝備、環保服務、3D打印、移動互聯網、工業機器人等新增長點,增加值占比提高了2個百分點。
(五)推進污染物減量化,推動 “六全” 計劃環保行動攻堅
強力推進“城鄉污水全收集、城鄉垃圾全處置、重金屬污染全治理、畜禽污染全治理、大氣污染重點企業全治理、黃標機動車全淘汰的“六全”計劃。長沙市城區“全截污”工程接近尾聲,2013年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率已達96.3%。株洲市2013年以來,拆除城區煙囪83根,關閉污染企業33家,關閉土法煉焦窯145座。三市均在全覆蓋建成 “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等農村垃圾收處體系。長沙市建成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株洲市建成采用國內外最先進工藝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六)推進新能源利用規;,積極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三市積極提速光伏發電工程進程,加快天然氣、風力和水能利用。湘潭加快了韶山智能電網綜合工程建設步伐。長沙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10年的1.2%提高到約4%(不含市域外輸入)。
二、統籌協調聯動,創新亮點紛呈
在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作的推動和支持下,全力推進實施流域環境治理、老工業區綠色搬遷、綠色新區、綠色城鎮、綠色出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典型示范項目,大力推進政策機制創新,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經驗。
(一)推動三市協調聯動,合力打造兩型宜居城市群。一是區域聯動,深化合作機制。三市簽訂了環境同治的合作協議,建立了環保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參與制訂了《長株潭區域產業發展環境準入規定》,統一形成和執行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二是重拳出擊,開啟綠色搬遷。省財政從兩型財力專項中安排1億元,在“清水塘、竹埠港、坪塘”3個老工業區打響了綠色搬遷的攻堅戰。三是探索創新,推行流域生態補償。湖南省《湘江生態補償辦法》即將頒布實施。長沙市率先在全國省會城市實施河流生態補償,溈水流域寧鄉縣與望城區雙江口斷面因氨氮超標,寧鄉縣補償望城區的22113元,為全國省會城市第一筆生態流域補償資金。四是緊密協同,整治重金屬污染。三市聯動,通過大力實施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兩供兩治”工程等重大項目,今年以來,湘江流域水質整體保持為優。
(二)著力四項機制創新,促進節能減排手段市場化
通過財政政策和手段的創新,積極引入市場化競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為節能減排綜合示范工作注入強勁動力。一是積極推廣PPP模式。2014年,湖南省被財政部確定為首批PPP試點省份,建立了PPP試點項目庫,確定了長、株、潭三市作為PPP試點城市,湘潭九華污水處理廠項目列入財政部全國首批30個試點項目之一,長沙磁浮軌道工程等項目列入了全省首批PPP模式示范項目。二是探索推行合同環境服務機制。在全國首創并較大規模推廣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合同環境服務,引導湖南海尚環境服務等專業公司與業主簽訂環境服務協議,在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建成了一批示范項目,率先形成規模養殖、養殖散戶、區域聯戶等三種可示范推廣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合同環境服務模式。三是完善資源環境交易機制。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機制創新,省級和長株潭三市均成立了排污權交易機構,全省已有990家企業繳納有償使用費,有償使用制度建設、有償使用普及率和收費總量在全國處于靠前位置。四是建立垃圾處理社會參與機制。長沙市以全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特許經營權為標的,株洲市以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特許經營權為標的,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有效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垃圾處理。
(三)建設五大綠色工程,引領中部地區新型城鎮化
按照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將節能減排典型示范項目的實施與中部地區城鎮化的實際結合起來,以典型項目推動城鎮化的集約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精致精美的現代化中心城市。一是綠色新區。梅溪湖、云龍和洋湖三個綠色新區矢志建設“兩型”示范標桿,實現了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全面布局分布式能源、全面實施綠色市政“三個全面”,致力打造中部地區新型城市化進程中的綠色新區建設典范。二是綠色城鎮。按照“城鄉一體、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方針,引導城鄉建設模式的綠色轉型,增強小城鎮環境資源承載功能。三是綠色出行。株洲市形成了方便快捷、覆蓋全城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網絡,長沙在全市有序布局綠色出行系統建設,已完成瀏陽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一期工程,望城區、岳麓區項目即將啟動建設。湘潭市完成經開區1000輛規模的租賃系統建設投用。四是綠色軌道。長沙市率先提出“綠色軌道”建設理念,實現軌道交通系統能耗比全國現有平均能耗降低20%的目標,打造“綠色地鐵”樣板工程。長沙市中低速磁浮軌道交通工程是我國第一條自主研發的商業運營磁懸浮線,是典型的綠色低碳交通工程。五是綠色能源。長沙市成立了天然氣冷熱電聯供項目領導小組,力求在國內率先較大規模推進天然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站建設。全面推進株洲神農太陽城分布式能源匹配系統項目建設,株洲職教城能源系統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