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科技廳圍繞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以科技創新推動轉方式、調結構,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引導、科技合作等措施,示范轉化了一批節能技術和產品,提高了企業節能創新能力,為全省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加快節能減排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2014年投入1240萬元,圍繞節能、節水、節電和鋼鐵、電力等高耗能行業和重點減排領域實施87個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通過項目實施,研發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形成了一批重點產品,建設了一批示范工程。如山東博潤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究”項目,以射流干化技術和高溫等離子氧化技術及其技術裝備研究開發為重點,集環保、節能和資源循環利用為一體,對污泥或煤泥處理處置率達到99%以上,且處理過程中不排放二惡英、呋喃等污染物。
二是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2014年,省重大科技專項突出了節能減排項目的實施,節能減排領域共立項55項,支持資金1.43億元。其中,省自主創新重大關鍵技術專項“鋼鐵/火電行業煙氣污染物協同處理超低排放技術裝備研發與示范”項目,在開發SO2、NOx及PM高效脫除及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探索了超低排放技術的BOO新模式,為超低排放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
三是推動節能減排科技成果惠及民生。2014年投入490萬元,圍繞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等重點領域,實施科技惠民計劃項目8個,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對科技成果惠及廣大基層群眾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如山東大學東營研究院承擔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及余熱利用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可實現年消納生活垃圾11萬噸,減量化達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可達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噁英類污染物指標優于歐盟標準。
四是吸引人才集聚,形成研發合力。2014年通過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計劃共資助包括“采用納米顆粒和多孔介質強化太陽能梯級相變蓄熱”等項目25項,安排經費172萬元,研究內容涵蓋風電、石油、太陽能等多個研究方向,支持在傳統能源的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形成節能減排科技研發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