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APEC藍”走紅網絡之后,“兩會藍”成為最新網絡熱詞。“早晨我拉開窗簾,看到幾抹早霞,真是心里充滿感動。”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在全國兩會上表示將會加大力度治理霧霾。作為其中主要污染源之一的汽車產業,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再次成為各界爭論的焦點,“節能減排”、“新能源”也成為兩會上的熱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兩會作為中國經濟形勢的風向標,很多汽車行業的代表、委員們提交的議案、提案也圍繞新能源汽車、尋求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與汽車社會的和諧發展展開了熱議。
淘汰黃標車致環保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提出,對汽車工業來說,治理貨車尾氣排放是減少霧霾的重中之重。
環保部門的檢測數據表明,一輛黃標車正常行駛所排放的污染物,是一輛國IV綠標車的28倍。黃標車儼然已經成為高污染排放車輛的別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
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月份商用車生產219013輛,同比下降26.69%;銷售196568輛,同比下降30.85%。而這其中主要是由于貨車的產銷大幅度下滑所致,中汽協秘書長董揚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造成貨車銷量下滑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淘汰黃標車,另一方面是由于全國強制執行柴油車國IV排放標準,低于國IV排放標準的商用車將不能生產和銷售。而國IV車型的成本將會提高1萬元以上,造成一些消費群體還在觀望。”
對此,民生證券分析師于特對《中國企業報》記者預測,鑒于商用車持續下滑的大趨勢下,黃標車淘汰和環保升級帶來的商用車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部分擁有較高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標準的高端強勢商用車廠商市場占有率將不斷逆市上揚。
新能源汽車路線存爭議
在淘汰黃標車、提高成品油品質之外,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兩會繞不過的話題。兩會前夕,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股票紛紛漲停,也說明了資本市場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能源(34.74, -0.57, -1.61%)汽車產銷超過1.2萬輛,同比增長近三倍。但是,對比乘用車361萬輛的累計產銷,新能源汽車不足其千分之四。如何促進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新常態”成為兩會討論的焦點。
在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上,會上并沒有太多的異議,主要的爭議是何種新能源汽車最適合眼下社會環保的需求。
“首要還是在公共用車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如果不是采用純電動的新能源汽車,他們的排放就會幾倍于私家車。”全國人大代表、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顯然是純電動技術路線的支持者。他建議京津冀地區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有效促進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北汽集團正積極推進多款純電動車研發和投放,并爭取今年實現目標,在北京市規劃的3萬多輛新能源汽車目標中占主要份額。
然而,也有對純電動持有不同意見的兩會代表,全國人大代表、科力遠(21.56, 0.24,1.13%)董事長鐘發平則認為,發展混合動力才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最合適的路線選擇,應該給予混合動力相關企業和純電動車企公平競爭的平臺。
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招
市場上的低速電動車一直面臨著“無法轉正”的尷尬境地,生產標準設定、路權、管理一系列的問題都始終懸而未決。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應對微型電動車適當放開政策,實行“產品準入從嚴,企業準入從寬”的管理原則,鼓勵和支持多種電池路線、不同電池搭配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兼容發展,并且針對微型電動車建立起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將微型電動車納入我國道路交通規劃之中,列入法定交通工具,允許符合標準的微型電動車上牌上路。
此外,針對電動汽車的發展受動力電池技術制約、充電設施網絡不完善、充電不方便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建議,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包括支持國家電網[微博]、南方電網等傳統電力供應,央企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中石化[微博]、中石油等傳統汽車能源供應央企參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包括特斯拉[微博]在內的電動汽車公司,都在試圖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以緩解這種尷尬。據悉,特斯拉將通過便捷多樣的充電方案帶給車主全方位的充電服務:特斯拉特別為中國車主提供免費的家用充電樁和全程貼身式安裝支持和服務,幫助90%的特斯拉車主實現足不出戶的充電;在公共充電設施方面,特斯拉已在全國100多座城市及地區建成了200多個超級充電樁和超過1000多個目的地充電樁,保障車主的綠色長途出行;隨車附送的移動充電器也為車輛的應急充電提供了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