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化纖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出售“碳排放指標”,獲收益200余萬元。記者昨日從襄陽市發改委了解到,根據剛剛出爐的全省首批碳排放交易試點數據,襄陽市8家企業可通過“賣碳”獲利。
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碳排放強度,2014年湖北省啟動了全省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場。襄陽市積極響應,組織重點能耗企業參與。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華新水泥公司和湖北金環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納入了全省首批碳排放交易試點,承諾全年碳排放控制在1850萬噸以內。
經過一年的運行,襄陽市重點能耗企業節能減排增效明顯,首批試水碳交易市場的企業,通過二級市場將企業的碳排放轉化為企業的碳資產和碳金融,初步嘗到了融入碳市場的甜頭。近日,經全省第三方機構核查,襄陽市有8家企業履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8萬噸,按目前湖北碳市場現價計算,企業可通過“賣碳”獲利500萬元,可通過碳市場融資3億元。其中,湖北化纖開發有限公司大力實施節能技改工程,年節約標準煤3000余噸,節能增效1000余萬元,“賣碳”收益200余萬元。
據襄陽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后,湖北省將建立碳排放黑名單和曝光制度。同時,還將積極探索碳排放權抵押、質押等金融產品。碳排放配額不僅是企業節能的“緊箍咒”,也可“變身”為企業資產,進行質押貸款。“通過這種激勵和限制措施,逐步降低我省的碳排放強度,以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