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快速城鎮化的過程,新建建筑越來越多。建筑業是我國能源消耗大戶,行業能耗約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的30%。《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提高綠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推廣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如何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減少發展阻力。目前推廣綠色建筑的最大阻力是企業的認識問題。一些開發商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建筑企業,不愿意加大投入,也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力,總認為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差。其實,綠色建筑與經濟效益并無矛盾。隨著資源能源價格的理順,加上國家的補貼,一般綠色建筑5年~10年就能收回成本,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將更加突出。
二是加大財政、金融傾斜力度,提高各方積極性。國家近年來加大了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凡是新建建筑全部是綠色建筑的且兩年內開工建設面積不少于200萬平方米的城區,國家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5000萬元,并命名為綠色建筑示范城區。
地方結合自身實際應制定相應的補助激勵標準。如福建省泉州市出臺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鼓勵財政投融資建設項目率先采用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綠色建筑項目的咨詢服務、設計費可上浮收費,上浮幅度一星級為8%、二星級為10%、三星級為15%。增加的咨詢服務、設計費在項目獲得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后支付;環境檢測費用和投資增量成本按實際納入項目建安成本。并在“魯班獎”、“閩江杯”、“刺桐杯”、“優秀勘察設計獎”等評優活動中,優先推薦綠色建筑項目。綠色建筑項目屬地財政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補助;金融機構應對綠色建筑建設和消費在授信管理、額度、定價等方面給予適度傾斜。
三是建立綠色建筑標準化體系,推進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和能耗公示工作。嚴格施工圖審查,城鎮建筑設計階段要100%達到節能標準要求。嚴格執行建筑節能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專項驗收制度,施工階段要加強監管和稽查,竣工驗收階段要100%達到節能強制性標準要求。對達不到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建筑,不得出具工程竣工驗收質量監督報告,不允許投入使用并強制進行整改。
對新建、改擴建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進行能源利用效率測評和標識。鼓勵建設各方積極推行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的應用。繼續加大墻改力度,在建設工程中禁止使用黏土燒結制品。
四是新建商品房推行一次性裝修到位,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積極推行住宅全裝修,鼓勵新建住宅一次性裝修到位的菜單式裝修、個性化裝修與建筑產業化有機銜接,新建商品住宅項目逐步推行一次性裝修到位。
五是推進綠色建筑市場化,實現產業化。要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推進綠色建筑市場化。建筑產業化是利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來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與傳統方式相比,建筑產業化分別減少建造用水量60%以上、木材80%以上、材料浪費20%以上、建造垃圾約80%、建造綜合能耗70%以上,建筑工期還能縮短30%~70%。
六是借鑒成功經驗,加強研究工作。例如,SOHO是中法創新合作的一個綠色建筑,已成為新風向標。通過3D優化設計,使用絕緣體材料和創新能效控制系統減少了能源消耗和排放。我國應加強綠色建筑相關調查研究工作,借鑒先進經驗,推進綠色建筑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