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一家企業的老板計劃投資近億元,在攸縣興辦一個礦產冶煉項目,并承諾繳納可觀的稅收,最終卻因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嚴重而被攸縣拒絕。據了解,今年來,攸縣環保部門已否決5個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
近年來,攸縣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低碳發展,還人們碧水藍天。據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去年,攸縣縣城空氣質量明顯提升,全年優于三級空氣的天數達330天,創下20年來的最好水平。與此相印證,攸縣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二氧化硫(S02)減排900多噸。
節能減排,削減的不僅是能耗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更深層次上,削減的是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
2014年,攸縣完成財政收入25.25億元,同比增長3%。三個產業結構比為14.2:55:30.8。去年,攸縣的縣域經濟在全省排名第5名。
這“一降一升”的背后,是攸縣在“高效”與“綠色”之間,向人們展示著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成功實踐。
嚴把“準入關”,斷污染之源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攸縣縣委書記胡湘之認為:“攸縣的科學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定要敢闖新路少走彎路,多留遺產少留遺憾!”
嚴把“準入關”,杜絕污染源。近年來,攸縣緊扼新增項目環評審批關口,做到四個“堅決不批”:國家明令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環境污染嚴重的項目堅決不批;污染物達不到排放標準及總量控制要求的項目堅決不批;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無法通過區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減污染負荷的項目堅決不批。
去年來,攸縣共推辭或婉拒“打探性”、“動議性”項目20多個。
控制污染源頭,還得消除現有的污染源。攸縣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去年來,共投入環保專項資金近2億元進行環境綜合治理。針對東部山區涉煤涉鐵礦山污染較嚴重的狀況,投入4787萬元完成飲水安全保障工程9個、生態覆綠工程3處、運行礦山污水處理廠16個,年處理礦坑廢水1100萬噸,共減排化學需氧量350噸。
農村生活污水點多面廣,不可忽視。攸縣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農村生活污水四池凈化設施4500處,完善10個鄉村垃圾處置場、123個再生資源回收點。
在開展的洣水、攸河兩岸清污行動中,攸縣投資1500萬元,在兩江四岸1000米內設立畜禽“禁養區、限養區”,退出養殖戶67家;搬遷或關閉各類企業14個,截流城區生活污水直排口10處。
城區企業、賓館、餐飲業日增,二氧化硫等廢氣排放增加。攸縣規定縣城12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爐、窯、灶煙塵排放,須達國家標準。如今,城區124(套)爐、窯、灶全部得到整改,或裝上麻石水膜除塵器等煙塵設施過濾,或改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淘汰“黑老粗”,向“綠色”轉型
一個個冶煉廠、水泥廠被拆除,一座座高大的煙囪在巨大的爆破聲中轟然倒下……
酒江特鋼、長江水泥一、二廠等10多家企業,曾是攸縣經濟的“頂梁柱”,為當地經濟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走過昔日的輝煌,這些企業因設備陳舊、污染大、附加值低,與“綠色”發展大相徑庭。
關停淘汰一些企業,對地方經濟有剜心之痛,但攸縣明確表示:“如果不關停一批小冶煉、小水泥、小煤窯,就會貽誤產業升級換代的機遇,我們將成為歷史罪人。”
正是這種決心,鑫旺鑄造等一批不符合產業政策項目被列入強制淘汰的“黑名單”,倒排工期拆除。將園區外5家涉重金屬污染企業、7家小水泥廠退出,關閉取締24家小鐵廠,年減排化學需氧量100多噸、二氧化硫700多噸。
湖南遠大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項目投產后,氮氧化物未經處理直排。去年,該公司在環保部門200萬元環保資金助力下,投資460萬元安裝非選擇性脫硝(SNCR)專用設備,對氮氧化物進行治理,實現達標排放。據悉,全縣100多家規模企業中,已有68家企業納入2014年重點污染源統計名單。
支持企業在淘汰落后產能中改造重組,促進產業升級。在攸縣引導下,隨著新《環保法》的推出和實施,關閉或合并后僅存的40余家煤礦企業,先后投入環保資金1000多萬元,植被覆綠200多公頃,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6處。
攸縣酒江瓷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紛紛撕去“黑老粗”標簽,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開發新產品。眼下攸縣已實現重點企業主要污染物100%達標排放。
治理“重金屬”,還碧水藍天
穿過歷史煙云,攸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獨不變的,是它一脈相承的綠水青山。
每到造林季節,攸縣到處是造林綠化的壯觀場面。近年來,攸縣投入林業建設和保護的資金達3.9億元,年均造林5.5萬畝以上。3年來完成人工造林17萬畝;全縣退耕還林、封山育林220萬畝,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43%。攸縣被全國綠委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過去,由于忽視了涉重金屬企業的監管,導致重金屬生產企業多、規模小、污染重,攸縣被列為湘江流域涉重金屬污染重點整治區域,省、市人民政府下達攸縣24家重金屬企業的關閉退出任務。
重任在前,攸縣精心策劃,制定《攸縣涉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明確重金屬排放量削減目標。攸縣環保部門與電力、工商等部門通力配合,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生產工藝裝備落后的企業依法實施關閉,對無整改行動的企業依法移送法院強制停產整改。
突出污染整治重點。攸縣與24家涉重金屬企業法人代表簽訂企業退出行政目標管理責任狀,并向省環保廳爭取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環保部門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涉重金屬污染企業處置現場達28批86人次,收集利用處置廢渣3600多噸,清理收集處置殘液240多噸,處理廢水46池2200多立方米。
近年來,攸縣共退出涉重金屬企業29家,退出小型冶煉企業26家。所有退出企業遺留的廢水、殘液殘渣也已全部處置,周邊生態環境得到修復退出企業環境安全隱患基本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