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的節能服務公司,都是從“末端治理”起步的。應該說,基于當時中國的國情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特點,很多節能服務公司都發展得不錯。
但在整體經濟疲軟、工業領域節能空間有所縮減的當下,節能服務公司也應該對經營思路作出相應調整。
在國家不斷大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下,請注意,節能增效僅是手段之一,能源替代、清潔能源利用、循環利用等成為與之并行的生態文明建設手段,如果一味固守末端節能這一市場,不僅會限制自身發展,而且還可能因為某些行業不景氣,而導致經營陷入困境。
不可否認,部分節能服務公司依托自身技術與產品的獨有優勢,在末端節能領域越做越深,市場越做越大,發展越來越好。但今天的成功未必代表永遠的成功,所以居安思危是企業管理層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其次是那些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更應該思考未來發展的轉型,目標明確地不斷做深當然是一種選擇,而脫開末端治理,向更廣闊的市場——新能源、清潔能源替代等領域邁進,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其實,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兩輪十年有力度的節能降耗工作后,節能增效的市場空間也在變小,已經站穩腳根的沒有問題,尚未站穩的,就需要重新考量和定位了,因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已明確表明,“末端治理”似乎有點兒走不動了,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