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節能監察支隊近日完成了全市最大的8家用能企業的能源審計,共發現節能潛力26.6萬噸標準煤,向這些企業提出節能改進建議80余條。
德州市在節能執法中,堅持“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加大對用能企業的能源審計、監測,對浪費企業嚴厲處罰。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有90多家企業因能源浪費受到處罰,其中30家被法院強制執行了處罰。德州成為我省首個系統開展節能執法的地區。
據介紹,節能執法難是當前的一個普遍現狀。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包括能源法及配套法規約束性及可操作性條款少,節能執法體制有待完善,地區工業結構、生產設備、生產工藝落后,節能服務體系建設落后、企業節能意識薄弱,等等。盡管如此,德州還是闖出了自己的節能執法路子。他們成立了我省首支節能監察隊伍,并被委托起草了我省的兩部能源審計法規。在執法過程中,他們以服務做先導,以釘子精神對企業說服教育,并協助其改進、改造,對拒不改正者進行嚴格處罰。
前不久,德州市節能監察支隊了解到一印染廠鍋爐浪費嚴重,經檢測其爐渣碳含量是我省標準的4倍、國家標準的2倍。但是,企業負責人起初拒絕設備改造,監察支隊為此與企業進行了上百次溝通。最終,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一年節煤1000多噸,并很快省出了改造成本。
但對經多次說服教育也拒絕改進的企業,他們就會嚴格處罰,通過罰款讓企業明白:資源有限,浪費要付出代價。他們先后對90多家企業開出了處罰告之書,并對其中拒不執行的30家申請實施了強制執行。
德州市節能執法的成功還在于當地較高的節能意識和各方對節能執法的支持。德州市節能監察支隊曾經有兩次因節能執法被企業提起行政訴訟,并且其中一次一審敗訴,但最終都得到法庭的支持。這在全省是首例,在全國也不多見。
德州市嚴格的節能執法,也促使企業形成了節能降耗的自覺意識。德州市大壩水泥公司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此前該公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要白白排放大量余熱,他們為此專門投資8000多萬元建起了余熱電站,一年可發電8200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28000多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