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三上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综合视频,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不再談“化”色變 石化行業創新技術助力節能環保
來源:中國化工報 時間:2015/6/5 14:15:36 用手機瀏覽

    今天是新《環保法》實施后的首個世界環境日。今年的環境日以“踐行綠色生活”為主題,旨在增強全民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由于行業自身的特點,石化行業屬環境事件多發“地帶”,近年發生的一些環境事件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而國家先后出臺的“大氣十條”、新《環保法》、“水十條”等政策,更是讓行業環保壓力驟增。如何讓行業的發展更清潔,讓公眾不再談“化”色變?記者采訪業界專家、企業的感受是:環保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創新是改善行業形象的關鍵。

    誰掌握技術誰就搶占先機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與裝備部主任胡遷林表示,未來,石化行業必然會朝著綠色、低碳、環保、本質安全的方向發展,而科技創新是產業做強的基礎。在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面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尋找突破口,以搶占未來石化行業發展的先機。

    胡遷林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是耗能大戶,行業總能耗在全國工業行業中位列前三,部分石化產品的單位能耗甚至超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20%~30%。與此同時,石化行業的污染情況也較為嚴峻,“三廢”排放總量一直位于全國工業領域前列。

    胡遷林表示,當前,安全環保事故頻發,給石化行業的形象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也使輿論壓力加大。比如,我國此前大力發展煤化工的初衷是促進煤炭資源的清潔利用,減少煤炭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是保護環境的戰略之舉。而我國近幾年發生的污染事件中,一些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卻屢屢中槍,給公眾留下了煤化工就是污染項目的不良印象。當前煤化工項目存在著水資源匱乏,以及廢水、灰渣、鹽泥、廢氣治理難等問題。因此,廣大科研單位和企業應當相互合作,圍繞構建本質安全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目標,研發出一批安全、環保、廢物資源化技術。

    杜邦可持續解決方案事業部大中國區總經理謝榮軍表示,有前瞻性的領導一定會從關注末端治理向全過程管理轉變,注重源頭預防(排污許可證制度)、生產工藝(清潔生產、最佳可行技術)、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環境監理)、生態工業、循環經濟。因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環保升級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彭玉成在接受中國化工報社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誰掌握了最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誰就搶占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和制高點。

    為此,我國在治理環境方面可謂新招百出,放在首要位置的即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近年來,我國一直花大力氣攻關環保技術,石油和化工行業也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記者從環保部獲悉,2012~2014年,我國分別有66、62、68個項目獲得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有不少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相關項目。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表示,當前加快環保產業發展具有強烈的緊迫性。在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節能環保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加快環保產業發展,不僅有利于污染治理和環境質量改善,還有利于培育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更有利于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能夠真正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

    行業節能環保技術成果突出

    國家統計局今年3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與2005年相比,2013年我國單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廢水排放量下降明顯。其中:單位GDP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60.3%,單位GDP工業廢水氨氮排放量下降48.6%,單位GDP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62.8%,單位GDP廢水排放量下降38.5%。工業廢水中污染因子的去除率明顯提高。其中,化學需氧量去除率提高19.4%,氨氮去除率提高34.4%,二氧化硫去除率提高37.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也比2005年提高了4.4%。此外,2011~2013年,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均在緩慢而有序的逐年下降。這些指標的下降,與我國對污染物排放的重視以及嚴格控制是分不開的。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在節能環保這條路上有了突出進展。

    胡遷林表示,長期以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石化全行業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的重要位置,緊緊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加研發投入,積極開展研發合作與協同攻關,特別注重環保方面的創新,并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據胡遷林介紹,2014年化工行業取得了不少環保成果。比如,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與維護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可控結構吸附材料構建及控制油類污染物的關鍵技術、黃磷尾氣催化凈化技術與應用、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環利用技術、重大化工裝置中細顆粒污染物過程減排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外,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電石爐氣制高純一氧化碳和氫氣工業化集成技術項目,獲得201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些環保成果,各有其特點。

    比如黃磷尾氣催化凈化技術與應用項目,針對黃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尾氣,首創了還原氣氛下低溫微氧催化氧化凈化技術以及不易中毒的催化劑體系,實現了還原氣氛和低溫微氧條件下多形態磷、硫、砷、氰等雜質同時催化氧化凈化,以及對尾氣中存在的COS、CS2、HCN等有害物的高效催化轉化。目前,國內采用該項目成果已建成黃磷尾氣凈化與利用裝置33套,在煤化工等行業建成凈化裝置14套。按黃磷產能計,已占有凈化市場21.5%的份額,覆蓋全國黃磷產能的40.6%以上,累計凈化黃磷尾氣39.4億立方米,折合節約標煤168.4萬噸,減排CO2113萬噸,累計新增產值23.9億元。

    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環利用技術,首次提出有機廢物限制礦化、高效定向腐殖化的新思路,創新了規模聚集下的有機廢物有機質高效利用的模式,破解了傳統有機肥難以進入主流通道的難題。截至目前,該成果已在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城市中建設了14個規;幚韽S。譬如,北京朝陽高安屯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年處理餐廚廢棄物13.2萬噸,年產生物腐植酸肥8萬噸;成都中心城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年處理餐廚廢棄物6.6萬噸,年產生物腐植酸肥4萬噸。

    除此之外,一些企業也正在為行業環保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韓洪軍教授介紹,中煤鄂爾多斯圖克煤制氣項目采用EBA工藝的廢水回用工程,投運至今已穩定運行17個月,廢水處理后全部回用至原水系統統一調配,污水的處理費用約為3元/立方米,并且這套廢水處理裝置的投資只占裝置總投資的1%左右。中煤圖克廢水處理工程隨機抽取的幾份出水數據顯示,出水化學需氧量值均低于40毫克/升,氨氮濃度低于0.5毫克/升。

    北京圣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銷售經理柯琰介紹說,圣光一直致力于開發、推廣清潔環保石油化工技術。由圣光獨家代理并由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丁二烯尾氣加氫技術,已成功完成工業化應用,第一套工業化裝置即將在茂名石化開車,福建聯化也將緊隨其后,近年內還將在武漢石化、獨山子石化以及鎮海煉化等得到廣泛推廣。該技術有效利用了丁二烯尾氣,可將其完全加氫為碳四烷烴,保護了環境;也可選擇加氫為丁烯,滿足深加工裝置的進料要求。另據了解,由圣光獨家代理并由北化院研發的淺冷油吸收法回收煉廠干氣成套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中石化齊魯分公司,乙烯回收率高達93%以上。

    突破創新瓶頸再上一層樓

    雖然我國化工環保技術創新已經取得不少成績,但仍面臨一些瓶頸。中國石化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環保處處長莊相寧指出,當前,我國在清潔生產推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清潔生產關鍵共性技術比較缺乏。目前我國大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藝和設備還在運行,資源再生、能源回收利用技術較少,產品深度開發力度不夠。雖然行業有了一批較成熟的資源節約、清潔生產和“三廢”綜合利用新工藝、新技術,但總體上講數量比較少,水平也比較低,特別是缺乏關鍵共性技術。比如,農藥、染料等精細化工行業的高濃度難降解廢水源頭減排技術,高濃度氨氮廢水削減技術,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的無汞觸媒技術,磷肥行業低能耗、經濟適用的磷石膏化學分解技術等,還未從根本上取得突破,難以形成推動清潔生產工作的有力支撐。

    其次,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推廣緩慢。目前,行業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先進、成熟、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這些技術在推進行業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來看,有些技術推廣的力度還不夠大,普及率還不夠高,應用范圍還不夠廣。比如,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近年來研發推廣的低汞觸媒技術,可以從源頭上減少近50%汞的使用,但行業普及率僅20%;磷肥行業通過各種渠道大力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工作,但綜合利用率僅達到22%;鉻鹽行業推廣的紅礬鈉無鈣焙燒技術,可大幅度減少有毒鉻渣的產生量和處理難度,但普及率僅30%;合成氨裝置還有60%的產能采用落后的固定床間歇氣化工藝;農藥、染料、涂料、助劑等精細化工行業反應收率低、有毒有害物質用量大的問題也一直存在。

    胡遷林表示,我國在科技創新尤其是環保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這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創新體系較簡單、松散,不夠完善;激勵機制不到位,創新機制不靈活;高端技術領軍人才缺失;科研投入強度不足。

    創新資源分散,低水平重復研發現象較突出。例如,在煤制乙二醇方面,國內有近20家單位在同時研究,且大都處在同一階段和層次。

    研發經費投入渠道單一,尚未建立社會資本投入科技的有效機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研發經費來自政府的投入比重在60%以上,來源于企業的不足15%;大中型企業的研發經費來源于企業內部資金的比重達85%以上,來源于金融市場和政府的不足10%,來源于國外的趨近于零。

    科研、生產、設計脫節,成果轉化率低。在科研過程中,科研單位和企業獨立研究的現象很普遍,即使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為了產品開發或生產工藝開發而合作,往往因為利益共享機制尚不健全,相互缺乏足夠的信任,導致不能開展深度合作;或者往往到了成果即將產業化的后期產生分歧,致使產學研結合不緊密。在科研開發過程中,特別是小試、中試階段,設計單位未能介入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30%左右),也使得科研、設計嚴重脫節。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侵權現象比較嚴重。即使是企業獨立自主開發的技術成果,很多企業擔心技術泄密,往往也不愿意申請專利,使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很少。此外,企業模仿、偷技術現象比較嚴重。往往不愿意投入資金自己開發,而是重復別人的產品或技術,通常的做法是挖人才。

    胡遷林強調,我國石油和化工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從要素投入驅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這樣才能有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提升行業發展的整體質量;才能更多培育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使行業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才能有效克服資源環境制約,增強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我國石化行業已經到了必須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系列關鍵裝備國產化
“以電生火” 或將顛覆傳統燃燒方式
“工業園區節能環保循環產業聯盟”在寧成立
黑龍江多舉措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循環經濟唱響西博會 能源創新成主流
節能環保的最佳選擇:歐科高效鍋爐有效節能30%~50%
發展空間廣闊 湖南打造節能環保“橋頭堡”
節能環保行業 76家公司去年凈利超億元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苏尼特左旗| 旬阳县| 江津市| 家居| 柳林县| 西盟| 连江县| 察雅县| 望江县| 宜兰市| 太白县| 新宾| 株洲县| 斗六市| 桐梓县| 化隆| 庆安县| 曲沃县| 新龙县| 彭州市| 金华市| 政和县| 玛沁县| 贵阳市| 瑞安市| 涞水县| 陆川县| 财经| 崇仁县| 普洱| 含山县| 天水市| 屯昌县| 潜山县| 贵阳市| 大关县| 乡宁县| 仁怀市| 朝阳市|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