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30日在即將召開氣候大會的法國宣布了中國的減排承諾。對此,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表示,根據粗略測算,僅僅是新能源方面的投資到2030年的資金需求就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如果加上節能、森林碳匯等其他措施,總的資金需求大概在40萬億左右。
據媒體7月1日報道,中國當日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的文件描述了本國2030年行動目標: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何建坤對此表示,在哥本哈根,中國提出的目標是2020年時單位GDP二氧化碳降低40%到45%。該目標的實現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要兌現2030年目標,意味著每年單位GDP碳排放下降的速度需要更快,這意味著中國將付出更大努力。
作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中國此番明確提出要推進水電開發,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電,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
何建坤表示,根據粗略測算,僅僅是新能源方面的投資到2030年的資金需求就超過10萬億元,如果加上節能、森林碳匯等其他措施,總的資金需求大概在40萬億左右。
不過,何建坤強調,中國此番做出的低碳承諾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也有著積極意義。鄒驥也指出,中國的承諾既考慮了國際因素也考慮了國內需要。
他強調,對于中國來說,這份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并不容易,屬于踮著腳勉強可以夠到。但既然做了承諾,中國就會言必行行必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