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貢獻:中國得高分是干出來的 |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7-2 14:02:02 用手機瀏覽 |
西方曾有人調侃:如果十多億中國人同時起跳,地球都將偏離軌道。地球還在軌道上,但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確實讓全球都看到了,一個13億人口大國的減排成績與決心。
擁有13億人口,在解決了溫飽的同時,中國將怎樣解決事關人民更好生活的生態問題,并為全球減排做貢獻,必然是全球關心的重大問題。我們做得好與不好,事關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也事關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拆煙囪、關工廠、停小火電……這樣的場景似乎與經濟發展不相協調,卻在中國隨處可見。對此,全球權威人士與機構也紛紛給中國減排努力及其貢獻打出了高分。
“2014年中國在保證經濟增長約7%的情況下成功減少碳排放量,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榜樣!”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比羅爾)
國際能源署今年6月份發布的一份特別報告顯示,中國2014年與能源有關的碳排放量減少約1.3億噸,比2013年減少1.5%。比羅爾說,這是自1999年以來,中國碳排放量首次減少,為全球減排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此次發布的文件中,中國政府根據中國國情、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際責任,確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包括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等等。其中一些內容在去年《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就已有所體現,并一直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賞。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日前就表示,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的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各方在今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前建立信任和信心。
過去十五年間,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曾多次訪華,既體驗過北京天氣最糟糕的時刻,也見證過奧林匹克運動會時的湛藍天空。
“中國領導層和人民都已經認識到治理污染是當務之急,對污染宣戰,實施各種法律法規,所以我想中國可能用比上個世紀其他國家短的時間擺脫嚴重的污染狀況。”他說。
他認為,盡管中國幾十年的污染不可能一夜間解決,但中國提出生態文明、低碳經濟的愿景,“十三五”規劃有意通過更多措施減少碳排放,治污取得快速進展“前景可期”。
英國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等機構不久前發表報告預測,中國碳排放峰值會提前到來,并認為中國減排成效不但對發展中國家有示范作用,也有助為今年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營造“建設性氛圍”。
報告作者弗格斯·格林對記者說,“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它不但能實現強勁且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同時也能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這對許多國家來說都非常值得參考,因為它們也在探尋一條可平衡兩者關系的發展道路。”
氣候變化問題是當今全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態度從來都是嚴肅的,因為中國自身也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
“在許多國家出于經濟擔憂而擱置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時,中國的環境問題被擺上了議事日程的首位,”英國《衛報》曾這樣報道說。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中國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是中國為實現公約目標所做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最大努力,也為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帶來了新的正能量,有力地促進了全球氣候談判進程。中國的貢獻,全球有目共睹。
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稱贊說,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扎實舉措,一方面利用能源的效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投資方面也作出很大努力,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就已經超過美國和歐洲的總和。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能源專家約翰·馬修斯等人在《自然》雜志上發表分析報告指出,其他國家應效仿中國,提高水力、風力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發電輸出量,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
《衛報》環境記者華衷在駐華7年后曾寫了一本關于中國環境問題的書,書名就是他小時候聽過的故事:《當十億中國人跳起來》。
“如果中國復制歐洲或者美國的發展模式,這個世界就完了,”他說,因此,中國節能減排,探索生態文明的道路“對世界很重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