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國縣域生態文明建設高層研討會在張家港舉行,相關專家分別從綠色化與綠色GDP、綠色化機制與機制創新、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市縣“十三五”規劃的探索創新等不同領域和角度,深入研討了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化”的路徑和機制。
張家港市一直被譽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不僅在全國縣級市率先實施黨政主要領導生態環境責任審計制度,對相關領導履職情況進行任中和離任審計,落實“一票否決”
機制;近年來,還先后榮獲全國首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市”、江蘇省唯一“生態文明建設特別貢獻獎”,成為全國首家榮膺“聯合國人居獎”的縣級市。
2006年起,張家港市累計投入70多億元,連續實施了三輪環保“三三三”工程,關停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企業500多家,鋼鐵、電力行業的脫硫除塵脫硝治理基本完成。2011年以來,關停并轉落后企業460多家,累計騰出土地超2萬畝。張家港市規上工業綜合能耗增速由2011年的5.9%下降到2014年的1.9%。
同時,張家港市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目前,該市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1.2%,比2010年提高19.4%。預計到年底,該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可達45%。
依托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的“金字招牌”,張家港市預計3-5年可形成300億元的產業規模。此外,沙鋼集團每年循環經濟產生的效益占企業總效益的二成以上。
該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村莊環境整治100%達標基礎上,未來3年內將累計投入26億元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