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環境污染正處在歷史上最嚴重時期!19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2015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發表《國家“十三五”環境保護戰略思考》主旨演講,并做出如上表述。王金南說,針對“十三五”環境保護投資有很多專家觀點和官方觀點,這些投資最直接的是催生環保產業發展。然而,目前“十三五”環保投資中融資問題可能成為最大問題,在這方面也面臨四重困境。
“錢不夠,投資額度也比較小,面臨著四重困境!蓖踅鹉现赋,一是投資需求巨大。環保投資大躍進,一些地方有所謂的綠色政績沖動,這是需要避免的;二是財政資金難以保持持續和匹配,大綠色的概念與小環保的競爭性可能會不利于環保,因為在國家的環保預算科目里,環保和節能減排在一起,與節能減排競爭的層面上,只有這塊縮小了那塊才能增大;三是環保市場機制化不健全,大量社會資本難以與環境保護需求融合;四是環保投資對GDP的拉動不像其他產業那么高,測算起來大體只有1.25%-1.5%左右。
所以投資層面上,他提出三條建議:第一條建議是構建環保投資回報機制,采用向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政府的付費方式和利益共享的市場機制,關鍵的一點是,要是綠色金融跟綠色經濟混在一起說的話,就要區分傳統意義上的環保項目,它們的低回報和像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項目相比,非傳統環保項目的回報更高,所以政策需要分開制定,否則混在一起會帶來新的沖擊;第二條是鼓勵環境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第三條是加快環保產業市場化改革,這里面主要是創造市場的問題:嚴格執法,加嚴標準,都是創造市場很重要的手段,沒有標準,沒有執法就無法談環保產業。
“再有是開放市場,政府現在倡導PPP,在這個層面上我們要更多加入到這個模式中去。第三是激活市場,政府可以去做的一些事情,包括稅收、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第四是規范市場,這方面政府作為應該更大一些。這些是‘十三五’在環保投融資方面應該采取的措施。”王金南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