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山東省經濟轉型升級,優化能源結構調整,近日,山東省財政出資2億元,啟動實施“工業綠動力”計劃。該計劃希望通過實施工業企業及熱電廠高效煤粉鍋爐示范工程、新能源集熱系統應用工程和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力爭實現2015年節能5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20萬噸的目標,帶動煤粉及鍋爐設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和節能服務業發展,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綠色支撐,確保山東省完成“十二五”全省萬元GDP能源降低17%的考核任務。
推動高效煤粉鍋爐示范工程試點1億元。針對山東省能源消費總量居全國首位的現狀,為從源頭上削減燃煤污染,2015年,山東財政出資1億元,選擇實施條件成熟、節能減排任務重的淄博市開展高效煤粉鍋爐示范試點,采取高效煤粉鍋爐與制備中心共建結合的方式,推動煤炭清洗、煤粉制備、物流配送、煤粉儲存、鍋爐改造等環節實施改造升級。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兩個方面:一是綜合考慮燃煤重點區域和物流運輸輻射途徑,分別支持淄川區、周村區各建設1座100萬噸/年高效煤粉制備中心,按照投運后年煤粉產能不超過30元/噸給予一次性獎勵;二是結合淄博產業特色和工業布局,綜合考慮試點示范鍋爐類型和投資拉動作用,在全市支持40個高效煤粉鍋爐建設改造,按照不超過10萬元/蒸噸予以一次性獎勵,單臺鍋爐最高可達獎勵400萬元。
支持新能源集熱系統應用工程建設5000萬元。在對學校、養老敬老和衛生醫療機構實施太陽能集熱系統財政補貼政策的基礎上,2015年,山東財政出資5000萬元,將獎勵政策擴大到工業領域,對紡織、食品加工、化工等熱水量需求大的工業行業共107個太陽能集熱系統應用的示范項目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標準為日產熱水每噸補貼6000元。同一企業享受一次性財政補貼最高不超過150萬元。
實施省級合同能源管理推廣政策5000萬元。2015年,山東財政出資5000萬元,進一步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推廣力度,對66個符合條件的節能效益分享型和能源費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予以獎勵。其中,工業類項目按照300元/噸標準煤的標準進行獎勵,對外部性較強的非工業類項目,如綠色照明改造、建筑節能改造等,按照500元/噸標準煤的標準進行獎勵。同一節能服務公司,年累計享受財政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