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讓路燈學會“思考”,不再徹夜白白地亮著大眼睛,而是可以根據覆蓋范圍內的車流人流及時間變化,來判斷自動變亮還是調暗呢?
近期,瑤海區開始大規模引入路燈合同能源管理,街頭巷尾的近萬盞路燈本月即將完成節能改造。不久,城東燈景亮起來的同時會進一步節能環保,還能有效解決居民反映的光污染、照明能耗大等問題。
現象
璀璨華燈后暗藏的浪費和污染
華麗的燈光夜景已經是現代化都市的標志,而在流光溢彩的背后,卻暗藏著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弊端。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目前合肥共有近16萬盞路燈,每盞燈平均每天要亮燈10個小時左右,全市路燈照明平均一個晚上的總功率為4.3萬千瓦。
合肥市政管理處的專家介紹,夜間璀璨的燈光雖然可以美化城市形象,但也帶來了一些過度亮化造成的光污染、浪費電力等現象。“比如,空蕩蕩的馬路上,長時間沒人經過,一排排路燈卻大功率地亮著;有的燈光設置不合理,還會導致市民來投訴。有的路燈就在小區旁,過度照明會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此外,也有部分老小區和小街巷居民經常會反映家門口的路燈照明不夠亮,因此隨著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需要滿足不同路段的照明需求。
求變
讓電燈在夜間能夠智能調節亮度
今年以來,瑤海區市政處積極推進路燈合同能源管理工作,陸續對轄區113條道路9835盞路燈進行了節能改造。
路燈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改造并不是單純減少路燈數量,而是在不改變區域現有路燈光源,及滿足照度的前提條件下,引入社會資金和力量,通過新型的節能產品來省電,讓電燈在夜間能夠智能調節亮度。
“秘訣就在于將傳統的鎮流器更換為智能調光鎮流器,可以讓路燈根據覆蓋范圍內的車流人流及時間變化,通過電腦遠程判斷自動變亮或調暗,改善過去一種亮度持續整個晚上的情況。”市政部門的相關專家表示。
通過3個月努力,目前已完成壽春路、敬亭山路、宿州路、包公大道、合馬路等93條道路8677盞路燈節能改造工作,站前路、花沖巷、長淮新村等1158盞路燈正在改造中,預計9月下旬首批改造全部完工。
效果
節電率超40%同時提升照明效果
對于出行者而言,關注的是新照明技術能否獲得理想的效果,在省電的同時能保證夜間出行的安全需求嗎?為此,市政部門邀請第三方機構對項目建設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前后兩次對新安江路、長江東路、郎溪路、王崗路、大眾路、鐘油坊南路、臨泉路等15處控制箱改造狀況進行照明節電率檢測。
經檢測,路燈照明節電率達到42%,各檢測路段在改造后照明效果滿足《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對平均照度值的要求,節能效果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