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用供暖,夏天不用空調,室內空氣常年保持恒溫恒濕,自動過濾和凈化室內空氣,有效去除pm2.5——有這樣的建筑嗎?不僅有,而且就在我們身邊!記者在河北省高碑店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就見到了這樣一棟已完工交付使用,可以居住40戶人家的互聯網+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
這種不依賴化石能源的建筑,專業名稱叫“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所謂被動式,指通過提高建筑本身的氣密性、保溫性能,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對一次能源的需求,僅通過建筑的新風系統(能源環境機)滿足室內的通風、空氣凈化,并提供取暖及制冷需求,基本不需要額外加裝采暖、制冷設備的低能耗建筑。
記者采訪了解到,德國在被動式建筑技術研究和應用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Innsbruck地區建成的能容納300多住戶的“Lodenareal”項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被動式建筑。我國開展的有關被動式技術研究還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
歷史上,德國很早就知道從建筑的來源做建筑部分節能能源使用。近年來,德國在立法、國家投資以及對房地產商進行教育培訓等方面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德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在被動房的建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德國建筑五金行業協會主席馬丁梅森博格表示,“現在,我們明顯感覺到中國政府和社會各個階層對建筑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視,我相信被動房這個新興的建筑形式會在中國得到大面積的普及。”
目前,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體情況在持續增長。“從2000年到2012年,中國的建筑面積從270多億平方米增加到510億平方米,建筑總能耗從2.91噸左右增加到7.61噸。我們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城鎮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相當一部分是以能耗增加作為代價的。”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介紹,在技術導向方面,我國一直推行被動低能耗建筑,在造價成本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首先提高建筑外墻、屋頂的隔熱性能或者熱源性能。其次,也開始逐漸提升和推廣高熱性能建筑的門窗和幕墻產品。
劉加平認為,被動式低能耗建筑不受建筑類型的限制,可廣泛應用于公建和民建及工業用房。現有普通建筑也可通過節能改造達到被動式節能標準要求,因此,研究和推廣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技術,在節能減排上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實地參觀體驗了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內落成的這棟被動式節能建筑。據正在現場安裝調試數據采集傳感系統工作的專家介紹,這棟低能耗被動式建筑采用了多項世界領先的節能新技術,其中高效節能的外保溫系統采用德國進口原料生產的石墨聚苯板。用于分戶墻保溫的真空絕熱板(VIP)是由納米級氣相二氧硅經真空工藝制成,其10MM厚的保溫性能相當100MM聚苯板的保溫性能。
同時,被動房專用除霾能源環境機,具有高效熱回收、新風調節、有效去除pm2.5、智能運行自動調節室內的溫度及濕度等特點,使用室內空氣常年處于20—26℃,相對濕度處于35—65%。同時采用互聯網+系統,無論您身處何地,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對家電、門窗及室內環境的掌控。
目前,該棟能夠容納40戶人家居住的互聯網+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已經落成。
“現在這棟被動式公寓的建安成本每平方米增加了不到800元,看似成本增加了,但卻省去了集中供熱管網和空調系統設備的一大筆費用,其實建筑成本并沒有增長。” 據河北奧潤順達窗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守強介紹,2014年,河北省商品房銷售總面積為5706萬平方米,若全部采用本項目節能標準建設,每年可節約標煤62.59萬噸,減少CO2排放166.57萬噸,勢必極大地減少環境污染和霧霾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