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資源稟賦富煤少油,從長遠發展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仍將占據主體地位。然而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耗,對大氣環境又會造成嚴重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煤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推進煤炭全產業鏈清潔利用 切實改善大氣環境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近期在“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上做報告時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已完成煤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隨著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煤電行業將取得革命性進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我國是煤炭富集國家,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的高利用率,煤炭產業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清潔高效利用。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迫在眉睫
隨著我國能源形勢日益嚴峻,對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國家已出臺多項措施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電、工業鍋爐、煤炭轉化是我國現階段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煤炭利用的重點方向,也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主要領域。
煤炭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淘汰落后產能、消化過剩產能,轉變發展方式,加強上下游一體化發展,走高效清潔利用之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將加快發展現代潔凈煤技術,引領煤炭行業向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配套政策助煤炭潔凈高效利用
2015年全國兩會開始關注環保和潔凈煤利用,潔凈煤開始被大家所熟知,面對新型的產業格局,如何加快潔凈煤的發展和有效利用,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化工行業是煤炭使用大戶,作為傳統行業,并沒有環保政策補貼,像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這類的環保改造投資,完全計入企業成本。當前行業普遍遭遇利潤大幅下滑,造成環保僵局。
雖然我國一直致力于發展潔凈煤技術,但是由于政策配套性不夠、強制力不足,導致在技術超前的情況下,煤炭潔凈高效利用的發展還不夠快。如何打破行業壁壘,有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措施,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設和煤炭潔凈利用技術攻關、推廣的支持力度,促進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
當前,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四方面“革命”的大幕已經開啟。圍繞推動能源供給和消費革命,國家先后出臺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能源行業也從科技驅動、科學開發、全面提質、輸運優化、先進發電、轉化升級、節能降耗等方面研究制定了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利用戰略,在綠色煤電、新型煤炭轉化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近年來,國內一些大型燃煤電廠進行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的基礎上,拓寬了煤炭消費空間。
對此,相關專家建議:推進煤炭清潔利用,一是要將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列入國家重點科技支撐計劃,加大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在項目核準、金融、稅收、財政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鼓勵電廠開展清潔燃煤發電技術改造;二是安排專項財政資金,支持褐煤提質加工技術、高硫煤和中硫煤改性技術等煤炭潔凈利用技術攻關和推廣。
面對壓力煤炭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2014年煤炭消費比重仍高達64.2%,煤炭的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低下,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另一方面,我國能源資源條件決定了“去煤”的不現實性。“十三五”期間,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仍將占據主體地位,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仍在60%以上。要保證13億人口大國的能源安全,煤炭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仍然是我國最基礎、最可靠、最安全、最廉價的能源。
既然“去煤”不現實,那么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就應當受到更高重視。國家能源局官員甚至提出,要“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煤炭行業必須加快推進產業發展,由資金和資源推動向以技術創新驅動為主的方式轉變,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指出:“作為中國的基礎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時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領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體推進煤炭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清潔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