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我省各地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性不高,一些企業處于等待觀望狀態,淘汰落后產能進展相比去年較為緩慢。這種狀態不真正改變,即使節能目標一時實現也不牢固,稍有松懈就會反彈。”在25日舉行的全省節能考核獎勵工作電視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偉透露,山東產業層次偏低、工業結構偏重的問題還沒有根本改變,能耗強度高、能耗總量大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淘汰落后產能進展緩慢
據山東省副省長張務鋒介紹,山東省“十二五”萬元GDP能耗降低目標為17%,“十二五”前4年全省萬元GDP能耗已累計下降16.7%,已完成目標進度的97.8%;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7%,完成“十二五”目標的134.5%。
“但總的來看,能源消耗的基本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能耗總量大、產業結構重、節能壓力大的特點依然存在。”張務鋒表示,山東仍是全國能耗第一大省,按照國家要求,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耗量要比2012年削減2000萬噸,節能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事實上,受經濟下行影響,山東部分企業節能投入意愿不強。據了解,今年淘汰落后產能進展相比去年較為緩慢。全省已關停落后產能生產線(設備)企業12戶,僅完成全年任務的48%;已拆除落后生產線(設備)企業7戶,僅占全年任務的28%,與年初確定的目標相差很大。
與此同時,能源消耗增長較快。張務鋒介紹說,2014年山東省能源消費量3.54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3%,比國家下達的目標高1.1個百分點。當前,山東部分企業單位能耗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節能空間收窄,而全社會節能技術支撐體系還比較薄弱,節能受到技術瓶頸的制約。
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于是,尋找并推廣具有借鑒意義的節能路徑,成為山東節能拓展空間的當務之急。
“作為資源資源枯竭型城市,棗莊圍繞太陽能利用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節能降耗,在能源結構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棗莊市委常委、副市長秦元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十二五”以來,該市萬元GDP能耗同比降低了18.5%,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0.4%,降幅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兩者能耗降幅分別列全省第二和第三位。
秦元祥介紹說,目前棗莊已建成了長江以北最大的太陽能真空管生產基地,農村和城鎮居民普通住宅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分別達到80%和90%,中心城區新建建筑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達到92%;到年底,太陽能光伏電站裝機將達200MW,太陽能路燈達5萬盞。
據張務鋒透露,針對當前節能的嚴峻形勢,山東將從以資源節約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組織實施“工業綠動力”計劃、強化重點領域節能、狠抓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加強政策扶持、積極推行節能市場化機制、完善節能工作體系七方面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特別要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和行政問責,嚴防弄虛作假,一經發現數據造假、做表面文章,要嚴肅處理。
在實施“工業綠動力”計劃方面,將在煤炭清洗、煤粉制備、物流配送、煤粉儲存、鍋爐改造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鼓勵太陽能集熱系統在紡織、食品加工、化工等工業領域的示范應用,減少化石能源消耗;重點圍繞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等,在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實施節能改造。
同時,大力發展“智能綠色制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產業聚集,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落實壓減煤炭消費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