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奧朗德舉行會談。在距離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僅一月時,兩國元首共同發表了《中法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外媒報道,奧朗德此行的重點就是尋求中國支持氣候大會,因為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起“關鍵作用”。
雙方在聲明中支持各國以5年為限盤點一次氣候行動,以確保實現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此舉被認為是在確保各國氣候行動切實有效上邁進了一步。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配角變主角
聯合聲明的簽訂,開啟了中國成為全球氣候領導者的征程。在以往幾次氣候變化談判中,中國更多強調自己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以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相比而言,中國近年來態度積極。
從2014年中美兩國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到2015年中國宣布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都意味著中國將治理環境放到了同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國正在下降的煤炭消費量和強勁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也再一次表明中國完全有能力和信心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在聲明中,中國在加強發展可再生能源和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等方面均制定了明確目標。中國已做好準備積極參與到有關氣候問題的國際談判當中,并為推動談判的成功貢獻力量。
節能減排 可再生能源迎戰略機遇期
應對氣候變化,首先必須做到節能減排、減少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那么如何實現中國“以煤為主”能源結構的轉型,已成為中國實現減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降低煤炭消費量,大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這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一個戰略考慮。
中國在“國家自主決定貢獻”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將分別達到15%和20%左右。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指出,我國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達到20%的目標,對于核電、水電、生物發電等或多或少有限制性的因素。而能夠通過相應的機制和政策,可以顯著影響規模和布局的領域就是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我們覺得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目標的關鍵就是風、光這兩個區域。其中,太陽能發電的規模至少會達到5億千瓦,這是在充分論證資源、電網條件以及消納條件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時璟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