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習近平提出“綠色工程”,他說“什么時候閩東的山都綠了,什么時候閩東就富裕了”;十年前他提出“生態工程”,他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天他提出“綠色發展”新理念,他說“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新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勾勒了“十三五”時期的綠色發展藍圖。
在規劃建議中關于環境方面的內容占據了不小的比重,其中建議第五大點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堅持綠色發展包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和“十二五”規劃提出環境質量要明顯改善相比較,“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之一,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特別在環境治理領域,明確了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可以說,環境保護治理已經逐漸從過去被動式的管理,逐漸轉向主動式的宏觀治理和全面優化。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無論是從治理理念、治理手段還是治理目標上,都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生態與環境保護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維持、修復與阻止惡化,而是要求生態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和優化。從治理手段來說,對環境保護和管理的范圍和嚴格程度也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預計,未來五年生態環境保護將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與保持經濟穩中向好的雙贏之策。這就意味著,新興產業、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產業和綠色生產體系將有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十三五”期間,隨著綠色金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機制的不斷健全,市場和社會力量投入的增加,預計未來幾年將形成更加龐大的環保市場規模,而節能環保領域價格改革的提速,則為環保產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實際上,面對未來巨大的環保市場,各類資本加速進入環保行業的趨勢已非常明顯,很多環保企業早已蓄勢待發,兼并重組動作頻頻。可以預計,“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環保產業將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