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低碳屋”內,利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多種能源,代替空調為建筑提供保暖降溫的功能。這個名為“區域能源項目”,正在濱湖新區建設,預計2017年底完工并投入運營。
除了這一項目外,濱湖新區還有一批“生態項目”正在進行中,昨天,記者從濱湖新區管委會獲悉,該區將規劃建設長度460公里的綠道,讓居民出門就能感受綠色自然風光。同時,今年年底,面積約一萬平米的云川公園將與市民見面,為居民再添一處休閑娛樂的場所。
摒棄以工業文明為核心 傳統規劃理念
在規劃建設之初,濱湖新區就應用生態環保的規劃理念。
濱湖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明軍介紹,未來新區建設應以商務金融、行政辦公、旅游會展、文化體育、研發創意、商業居住等為主導功能,摒棄傳統以工業文明為核心的城市化運動,改變城市發展由唯經濟增長模式,并向經濟、社會、生態有機融合的復合發展模式轉換。
經過九年的建設,濱湖新區“生態”建設效果顯著。
如在生態社區建設方面,濱湖新區規劃分為8個行政管理單元,每個單元分兩級進行公共配套設施的配置,建立街道級—社居委級配套模式,實現城市規劃和城市行政管理的一體化。社居委級中心服務半徑300米,服務人口1萬-1.5萬人,規劃綠地、社區服務綜合樓和幼兒園等綜合設施;兩級中心形成良好的社區服務體系和生態環境景觀。
2009年10月住建部批復濱湖新區為“全國城市生態建設示范區”,2013年5月,濱湖新區核心區被住建部與美國能源部聯合組織評為全國首批“中美低碳生態示范區”。
規劃建設總長度為 460公里“綠道”
居民從家里出來,可以沿著專門設計的“綠道”去往公園、文化場館等休閑場所。這是目前濱湖新區正在打造的集休閑和觀光于一體的慢行系統——綠道。
夏明軍介紹,新區規劃了景觀、街區、居住及商業互通互連的綠道系統,總規劃長度460公里,截至目前,濱湖新區共完成各級綠道建設總長16公里,面積約3.85萬平米。通過這些綠道,讓市民實現工作之余就能擁抱綠色園林,出門即可休閑健身的愿望,領略“慢生活”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綠道主要分布在廬州大道、徽州大道、錦繡大道、包河大道、塘西河公園等范圍內。根據規劃,濱湖將建一級綠道248公里,二級綠道63公里,三級綠道119公里,綠道總長460公里。
年底前 萬平云川公園與市民見面
在濱湖新區云谷路與四川路交口,一座新公園正在緊張建設當中——云川公園。云川公園面積約一萬平米,目前綠化、景觀、鋪裝等各項基礎設施已進入收尾階段,年底前方可開放,將為居民休閑娛樂再添新去處。
“今年以來共實施金斗公園四期、沙灘公園二期、方興湖公園、濱湖公園三期、濱湖新區云川公園等綠化項目。”夏明軍介紹,公園綠化總建設面積約2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
夏明軍說,濱湖新區在加快公園游園建設步伐的同時,以“營造城市森林”為主體,大力抓好重點綠地、道路、公園等重點區域、部位、地段建設,努力擴大新區綠色走廊、綠色通道、綠色屏障、風景林帶、防護林帶以及公共綠地的綠化覆蓋面和發展規模,推進新區綠化建設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同時,通過積極打造高密度的慢行道路系統,串聯居住、產業和公共設施,結合綠地系統營造環境宜人的慢行空間,實現慢行優先、慢行為導向的出行模式。
“低碳屋” 比中央空調成本少三成
住在“低碳屋”內,利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多種能源,代替空調為建筑提供保暖降溫的功能,從而達到低碳、節能和環保的目的。目前,濱湖新區正在建設“區域能源項目”,預計2017年底完工并投入運營。
據介紹,濱湖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位于新區核心區,規劃供冷供熱建筑面積300萬至5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3億元。
按照規劃,該項目采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冰蓄冷、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多種能源相結合的多能互補型能源供應形式,并以市政熱源作為該系統的備用和補充,具有低碳節能、綠色環保、安全可靠等突出特點。
“近期,部分管網建設已經啟動,計劃2017年底完工并投入運營!睘I湖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湖區域能源項目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用戶投資成本和使用費用的節約。
比如,與用戶自建空調機房相比,選用區域能源系統后不僅能夠減少機房設備的直接投資,還能夠通過減少機房建筑面積、降低空調配電容量等途徑,節約項目的間接投資,使綜合投資能夠降低50%左右;同時區域能源系統還為用戶減少了大量的設備投入,因此相應的設備維護、折舊等其他成本也大為降低,從而使綜合用能成本較傳統中央空調系統降低3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