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湖南將會怎么走,哪些產業會重點布局。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審議通過,提出要補齊四大短板,加快建設制造強省。
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在12月1日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湖南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邁進階段,制造業大而不強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
因此,根據此前發布的《湖南省貫徹 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以下簡稱“計劃”),湖南提出將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大力實施7大專項行動,著力打造制造強省4大標志性工程。
湖南特色產業:工程機械和節能環保
從企業層面上來說,相對湖北前有漢陽造,現有武鋼、武船這樣的一批武字頭國企,湖南近幾十年來,制造業占主要地位的是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等裝備制造企業。
此次《建議》提出必須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大力推進服務業現代化,構建轉型升級、多點支撐的產業新體系。
在具體落實上,湖南將實施“湖南制造強省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
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解讀《計劃》時稱,湖南將圍繞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加快發展12大重點產業,大力實施7大專項行動,著力打造制造強省4大標志性工程。
其中專項行動包括制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制造工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工程、“制造+互聯網+服務”、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等。
而12大重點產業中,10個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領域,工程機械和節能環保是根據湖南省特點增加的領域。
湖南省經信委副主任殷林波表示,之所以增加環保和工程機械作為湖南特色領域,是因為環保產業目前在湖南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位居第三,是“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力量,而工程機械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優勢產業,也是湖南制造的“亮麗名片”,需進一步提升領先優勢。
根據《計劃》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湖南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同時建成一批基于智能服務并具有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總集成、總承包企業;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帶動性的“制造+互聯網+服務”示范企業、示范項目、示范平臺和產業集群。移動互聯網產業保持年均35%以上增速,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00億元以上。
除此之外,湖南還提出,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業主營收入占全省裝備制造業的比重超過20%,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國際知名品牌。
補齊“四大短板”
謝超英表示,2014年,湖南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增加值9334.34億元,占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9.0%。湖南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邁進階段,制造業大而不強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
湖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毅敏認為,未來五年,湖南制造業的發展,仍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而目前,湖南省制造業普遍面臨著區域競爭力不強、企業規模偏小、經濟效益待提升等問題。
以裝備制造業為例,“十二五”期間,湖南已形成以長沙為中心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株洲為中心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以長沙和湘潭為中心的汽車產業集群。
但是,2015年湖南省統計局對當地裝備制造業做了統計,選取中部六省、江蘇、山東、廣東進行省際比較,從綜合競爭力看,湖南落后江蘇、山東、廣東、河南、安徽和湖北,位列第七。
上述比較結果顯示,湖南裝備制造業在規模實力、經濟效益、國際化程度、創新能力四個指標方面分別位于第7位、第8位、第6位和第6位,均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與其他省份,特別是與江蘇、山東和廣東等裝備制造業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肖毅敏認為,湖南制造的重點,應該是轉型升級,從低層次往高端方向走,另外應該拉長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產業鏈,提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水平。
事實上,包括湖南在內的大多地區的制造企業,目前正處在寒冬季。一家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每天想的是怎么能活下來。
接受記者采訪的不少制造業企業,反映受經濟形勢影響,資金周轉困難,融資也比較困難,在當下生產已經比較困難,轉型升級難度很大。
湖南省的《建議》,除了做產業布局規劃,從宏觀上針對湖南特點,指出補齊“四大短板”,其中包括縣域經濟、開放型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和金融服務業。
文件強調,改善“金融服務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不夠,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