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2009年12月,世界氣候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令關注者失望的是,會議最終未能達成任何法律性質的協議。當時,在主要氣候談判中,中國是個“不情不愿”的伙伴,而發達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的相互指責最終導致不歡而散。
如今,巴黎氣候大會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開,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盡管兩周前巴黎遭遇了嚴重的恐怖襲擊,但氣候變化大會仍將如期舉行,近150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本次會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巴黎氣候大會開幕活動,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會重要性不言而喻。巴黎大會承載著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又一個里程碑的期待。
已取得巨大進步
中國被認為是此次全球氣候峰會廣泛協議簽署的主要推動力量。
這一立場的轉變,和中國主要工業化城市創紀錄的空氣污染水平有很大的關系。隨之而來的霧霾,讓中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對抗氣候變化以及增加更潔凈能源形式投資的重要性。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將闡述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張。
與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將與有關國家領導人舉行會見,就雙邊關系、共同推進巴黎協議談判進程等交換意見。美國白宮消息稱,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巴黎氣候大會期間與習近平主席舉行雙邊會晤。
近幾年來,中國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一直很積極。去年3月份,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宣布對污染開戰,聲稱政府將加速解決環境問題。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竭盡全力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依賴能源消耗重工業向依賴服務和消費支出轉變。對于氣候協議的武士們,兩種舉動都助推了受歡迎的政策轉變。
10月15日,在接受采訪時,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秘書長安布爾•拉德指出,“實際上,中國和俄羅斯已經開始積極地討論自己在氣候變化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種徹底的立場改變。因而,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所以未能達成協議,很大一部分歸因于較小國家——蘇丹、古巴、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和圖瓦盧——的強烈反對。10月29日,在接受電話采訪時,前聯合國官員伊沃•德波爾指出,自那以后,“美國將更多的財力、物力以及人力投入和中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更好對話中。”
在本次巴黎會議上,中國的積極參與將成為最大的“規則改變者”之一。去年11月12日,中國和美國就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達成一致。在中美牽頭下,此項協議對減少世界碳排放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碳排放大國,中國和美國此次宣布減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專家稱,若中美無法下決心減排,其他國家也不會同意強制性限排目標,世界范圍內的實質性減排協議也不可能達成。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將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停止增長。今年9月25日,中美兩國再度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方承諾在2017年建立起一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系統,覆蓋發電、鋼鐵、水泥產業。中國還將和美國共同合作,致力于尋找旨在減少碳排放的其他方法。此外,中國已經承諾,拿出31億美元來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并且承諾以2005年為基準,實現每美元經濟產出碳排放減少60%至65%。
中美能達成的協議,出乎很多國家的意料,被認為是此次巴黎氣候大會或將達成全球綁定協議的強烈信號。
中國的污染災難是一種公眾安全危機。根據美國獨立研究機構“伯克利地球”此前發布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稱,中國的空氣污染平均每天致4000人死亡,占中國總死亡人數的17%。研究員認為,被用于發電,以及家庭和辦公場所取暖的煤炭燃燒可能是中國空氣污染的最重要原因。
中國在減排問題上的態度越來越積極,很大一部分歸因于解決污染問題的必要性。今年早些時候,伴隨著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個人視頻力作《穹頂之下》的亮相,中國的空氣質量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這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焦時下熱點的霧霾問題。
致命的污染
11月早些時候,中國空氣污染的警鐘再度響起,引發全球強烈關注。據了解,冬季的供暖季開始以后,中國北方多個省份連遭霧霾天氣侵,東北三省均陷入霧霾中,首要污染物為PM2.5。沈陽市多個地區的空氣污染指數攀升至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安全水平”的近56倍。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本月初在上海指出,對抗氣候變化,“與中國政府解決區域性污染的意愿是相一致的”。
中國的能源轉變,也在推動該國的氣候愿望。在哥本哈根全球變化峰會上,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是個“后進生”。但是,現如今,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是最大的玩家。
“綠色和平”東亞區氣候政策顧問Li Shuo指出,“中國想要從哥本哈根談判這種汲取經驗和教訓。當煤炭消耗放緩,以及可再生能源上行時,中國在國際談判中擁有越來越大的空間。同時,中國更加支持達成氣候協議。”
可再生能源閃閃發光
根據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發布的數據,截止2014年年底,中國是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市場,總發電量為433GW,是位居第二位的美國的兩倍多。2014年,中國清潔能源容量的增長幅度,是美國的四倍。此外,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召開時中國的太陽能安裝量為300megawatts左右,到2014年年底已增至近33GW,增長了110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2014年年底,世界上每3臺風力渦輪機中有接近1臺是中國的。
更多的風力渦輪機正在朝中國招手。根據2014年與美國達成的協議,中國已承諾到2030年將非化石燃料能源結構的比例提高20%左右的目標。這意味著,在未來15年內中國將新增多達1000GW的低碳排放能源供應,大概相當于美國當前全部電能的總和。
中國的煤炭行業正走在下坡路上。部分城市地區的新煤炭工廠已經被禁止生產。3月份,北京市發改委透露,最后一座燃煤熱電廠——華能燃煤熱電廠今年將停機備用,2016年將正式“退役”,屆時北京四個大型燃煤熱電廠將全部關停。根據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發布的預測數據,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初期,中國或將出現煤炭工廠凈關閉。
增長放緩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國服務行業在經濟產出中開始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第三季度服務行業較比去年同期增長2.3個百分點。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當中國越來越依賴服務行業,致使能源需求不再像以前那般強勁時,就能夠輕松地使用清潔能源安裝而非燃煤發電來滿足能源使用增長。不可否認,盡管借清潔能源行業發展迅猛,但是中國仍是煤炭消耗強國。統計數據顯示,這種最具污染性的化石燃料在中國整體發電量這種仍占據超過60%的高份額。根據”綠色和平“東亞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九個月,155家燃煤電廠拿到環境許可,約合每周四家。
只要煤炭仍是最廉價的能源形式,那么對于那些渴望提振經濟增長的國家而言,這種化石燃料或將繼續保持強大的吸引力。
非營利性機構“工業生產力研究所”駐北京顧問Zach Friedman指出,中國已經意識到向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必要性。
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中國近20年累計節能量已占全球的52%。事實上,加上最近這兩年,應該是52%以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解振華確認,全球的節能總量當中,中國占了一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