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月實施新版《環境保護法》以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審批已經成為新建煤化工項目的關鍵。與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相比,當前煤化工行業是一個能源利用率低、“三廢”排放量多的行業。出于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原因,煤化工的發展一直受到質疑,因此煤化工行業發展的成敗關鍵在于節能減排,必須走高效清潔煤化工發展之路。
基于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的需求,以及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特點,長期來看,中國發展煤化工是必然趨勢,而實現環保達標排放也是煤化工行業必須完成的任務。在煤化工項目設計、建設、試車和運行的全流程,都嚴格遵守環保要求,通過竣工驗收和日常監管,是煤化工項目運營者面臨的真正挑戰。
煤化工生產伴隨著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處理也日益得到重視。其中,高含鹽廢水處理和雜鹽的合理利用是重中之重。新建煤化工項目必須借鑒已有大型項目的成功經驗,通過技術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最終解決環保問題,實現煤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對嚴峻的環境治理現狀,國家先后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規政策:2015年1月新《環保法》正式實施,作為環境領域的基本法,這是環保法實施25年來首次修訂。隨著一系列節能減排方案的實施,化工企業特別是煤化工企業的環保門檻更高了,因此,未來煤化工生產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節能環保技改的步伐。
一方面,煤化工企業要想實現轉型,就要對傳統的造氣工藝及相關系統技術進行優化、集成和升級,使產能消耗進一步降低,污染進一步減少。另一方面,企業可以采取國內外先進技術,降低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大力提高余熱、余溫綜合利用,實現真正的清潔生產、高效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