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主任馬駿在“綠色債券信用評級與第三方認證國際經驗交流研討會”上表示,“綠色債券市場要健康發展,必須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這一問題。如果不能保證在市場上的綠債是真正綠債,未來這個市場信譽會喪失,真正的綠色企業不會來此發債券,綠債市場的融資功能就不能得到保證”。
2016年,被稱為綠色債券發展的元年。自2008年世界銀行發行第一只綠色債券以來,國際綠色債券市場蓬勃發展,而中國的綠色債券市場則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與普通債券相比,綠色債券所募集資金應投入節能環保、空氣治理與防污染、新能源、新型城鎮化等環境友好型項目,并應使項目能真正實現綠色目標。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2015年12月,央行發布的《關于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和綠金委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標志著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正式啟動。
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綠色債券發行指引》,3月上交所發布了《關于開展綠色公司債試點的通知》,綠色企業債也順利推進。
今年1月以來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和青島銀行已成功發行了490億元綠色金融債,發行過程中都獲得較高超額認購,且成本也低于同類金融債。4月1日,協合風電成功在交易商協會注冊國內首單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成為銀行間市場、也是國內市場首單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另外還有多家銀行正在發行申請排隊中。企業債方面,億利節能和北汽等公司已發布公告將申請發行綠色債券。
隨著頂層設計的逐漸完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積極性也較高。有專家預計,2016年中國有望發行3000億元綠色債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
根據央行的規定,對于綠色金融債建立了發行核準的綠色通道,并將綠色金融債券納入人民銀行相關貨幣政策操作的抵(質)押品范圍等。發改委的前述《指引》也給予綠色債券多項優惠政策。
比如“加快和簡化審核類”債券審核程序,提高審核效率。同時放寬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準入條件,包括將“債券募集資金占項目總投資比例放寬至 80%”;“綠色債券不受企業發債指標限制”;“在資產負債率低于75%的前提下,核定發債規模時不考察企業其它公司信用類產品的規模”等。此外,企業綠色債券在用途方面也更加靈活。
有了這些優惠措施,加上融資成本較低,也容易催生一些發行主體的“漂綠”行為。即一些債券打著綠色債券的旗號,實際資金并未進入綠色項目領域。這也正是馬駿所擔憂的劣幣驅逐良幣。
在馬駿看來,關鍵是要保證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募集的資金真正的投入到綠色項目中去。他表示,“在監管層面也需要發各種各樣的公告性指導意見,要求發債企業進行披露,這是要求,但是誰來保證執行,需要第三方機構,需要評級機構給予監督”。
國際經驗表明,引入獨立第三方的綠色評級與認證是保障綠色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與準確性的有效機制,將綠色因素引入信用評級則更有助于投資人更全面的評估綠色項目的償債保障能力,吸引投資者進行綠色投資。
目前,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中節能咨詢、東方金誠、中誠信國際、大公國際等國內機構也對我國綠色債券發行實踐和對綠色信用評級及認證進行了探索。
從已發行的3家綠色金融債的認證機構來看,浦發銀行與青島銀行均委托了安永對其發行的綠色金融債券進行了第三方認證,興業銀行則委托了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進行第三方認證。
馬駿認為,在綠債評級中,還是要逐步提高量化成分。“如果綠債評級和第三方認證搞得好的話,有助于真正綠色企業降低成本,你假設能夠把不同級別的綠色量化出來,有深綠的、淺綠的、黃色的、黑色的,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成為債券定價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