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造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確定了整體目標,一是進一步提升部分行業清潔生產水平,預計全年削減化學需氧量8萬噸、氨氮0.7萬噸。篩選推廣一批先進節水技術;二是建設若干資源綜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基地,初步形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三是會同財政部啟動綠色制造試點示范,發布若干行業綠色工廠創建實施方案或綠色工廠標準。
關于這個話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許維鴻做出評論。
許維鴻表示,綠色制造業發展是供給側改革很重要一個方面,過去30年改革開放我們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發展成果。前期通過提振總需求,解決經濟發展中需求不足問題,現在逐漸轉向供給側改革,追求質量發展。“綠色制造”的具體規劃出臺,使供給側改革從大的戰略要求,逐漸向戰術部署進行。
就當前全國制造業發展具體情況,要順利完成好今年年度任務困難和挑戰。哪些方面工作要馬上展開的問題許維鴻表示,綠色制造是一個更高成本的制造,以前我們犧牲環境把一些重污染工業引進中國,那時候是因為我們產能不足,要改變一窮二白的現實。去產能,去庫存是很痛苦的,我們把一些非綠色產能和非綠色制造剔除出去,是要付出成本的。綠色制造需要有新的技術和新的產業進來,地方政府習慣了以往通過政府投資,通過技術設施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甚至通過有些低附加值工業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新的技術、新的產業引入,跟以往的招商引資模式不一樣。光給人家土地,光給人家低息貸款引不來這些新的產業,怎么能夠提升地方政府和產業布局之中新的思路,這也是地方政府要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