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節能減排進行時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10-31 12:53:45 用手機瀏覽 |
| | | | 自國家“十一五”計劃出臺,深圳市貿易工業局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辦公室--這個曾經有些邊緣化的部門突然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我國單位GDP能耗今年要降低4%左右,未來5年內要降低20%左右。
深圳市貿易工業局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辦公室主任岳雷表示,在節能減排方面,深圳已經做到全國領先,但萬元GDP能耗仍然是日本的一倍多,可挖掘的節能降耗空間非常大,但節能減排改造進度很慢。
為了盡可能快地實現節能減排改造的目標,今年9月27日,繼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公司之后,深圳市貿工局再次引進世界知名的EMC(節能服務)公司--西門子,與其簽訂了《節能減排戰略合作意向書》,將借助其先進技術力量與資金幫助深圳企業更快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西門子擁有30年的能耗控制經驗,在美國擁有1500個成功案例,在北京、上海都擁有樣板示范項目,能為需要企業提供優秀的節能減排解決方案。
貿工局在認同這一點的同時,還有更深一層的打算:引進霍尼韋爾與西門子之后,世界三大節能企業巨頭除美國江森集團外,都已經進入深圳市場。他們的出現不僅有利于推動深圳本地節能降耗進程,還將不可避免地與本地中小企業進行工程外包性質的相關交流與合作,進而帶動整個節能產業的發展與進一步提升。
岳雷說,與霍尼韋爾和西門子的簽約合作,都是由政府推動,按照市場規律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商業推廣的不同點就在于,政府的推廣是整個面上的推動,包括全市139家重點用能單位全部都能與節能公司有所接觸,而不是商業推廣所局限的幾家企業。不久,貿工局還將與西門子公司啟動更加具體的合作模式。
這種合作模式,對于新進駐的國際企業來說是一種求之不得的幫助。與之相比,近幾年來本土不斷涌現出來的中小型節能公司則希望政府能為其提供更為具體的扶持政策。 國際公司樣本 西門子、霍尼韋爾
來中國布道節能理念 在中國政府節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善識時機的西門子、霍尼韋爾等國際節能巨頭開始在中國全力推廣其節能產品與解決方案。
在深圳,他們有著本土中小企業所沒有的先進技術、豐富經驗與優越品牌,享受著本土企業沒有享受過的政府特別優待,但也與進入其他領域時一樣經歷著由于觀念與文化差異所引起的種種障礙。 全國節能業務拓展計劃布點深圳
西門子與深圳在節能領域的合作并非巧合。早在去年下半年,西門子就與深圳市政府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并于前不久舉行了第一次工作會議。會上雙方談到節能領域的工作計劃與可能,隨后一拍即合,決定展開更為具體的合作。
西門子樓宇科技華南區區域總經理張明星在簽約儀式上說,此次簽約之后,西門子將根據深圳及華南地區的市場特點,制訂詳細的推廣計劃。
對于西門子來說,深圳也并不是其節能業務拓展計劃的第一站。
去年6月,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與內蒙烏蘭水泥集團和南方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在北京簽訂了包括《烏蘭水泥、西門子、南方租賃一體化節能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書》在內的一系列戰略協議書。“這是西門子首次以'合同能源管理'這種全新的模式為中國企業提供一體化節能服務。”
今年9月7日,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和山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山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在山東省濟南市聯合簽署了節能減排全面合作協議。
類似的節能合作還在上海、武漢等多個城市陸續進行。 普及節能理念是第一道關
政府搭臺為國際節能公司解決了渠道障礙,人們想象著國際巨頭在深圳從此就應該戰無不勝。
據了解,西門子在9月下旬簽訂合作協議之后,先后與深圳地區6家企業、機構進行了深入洽談,現在正對部分企業進行能源審計工作。
張明星說,據有關機構研究,2000年按現行匯率計算的每百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中國為1274噸標準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4倍,比歐盟高4.9倍。據專家分析,我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節能執行節能50%的標準是現實可行的,與發達國家相比,其實在達到50%的目標后,仍然有約50%的節能潛力。
但他同時也承認,在深圳,多數企業仍然將直接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對節能減排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同時,有部分已引進節能設備與技術的企業“認為自身在節能方面已經做得足夠好,沒有繼續改造的必要”,“事實上從專業的眼光來看這些企業都還有相當的節能空間”。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自動化與驅動集團總裁何維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節能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提供的產品本身要節能,另外一方面是指產品在應用中如何幫助客戶節能。“我們總是從這兩方面來進行考慮,把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客戶的需求結合起來,以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
張明星說,目前西門子在北京與上海都已有了節能方面的示范項目,在深圳也希望能有這樣的樣板工程。 中國式操作方式形成文化壁壘
而另一個首先探路深圳市場的國際巨頭——霍尼韋爾顯然更早嘗到市場開拓的艱辛。
雖然市資源辦對外表示,霍尼韋爾公司已與深圳市30多家能耗大戶簽訂EMC協議,該公司在深圳的首個合作對象是深圳青島朝日啤酒。經過節能改造后,深圳青島朝日啤酒的能耗將下降17%。今年6月,該項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實現了預定的節能降耗目標。
但事實上,除了青島朝日啤酒改造項目,霍尼韋爾公司至今并未與深圳任何一家企業或機構簽訂正式的工程合同。
記者多方了解到,自2005年首次與深圳市貿工局等相關單位接洽以來,霍尼韋爾在深圳共接觸了120多家企業,深入細致地與其中30余家進行了商談并達成意向,但真正能夠順利簽約的還沒有一家。
未能順利簽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觀念問題,包括深企在內的國內大多數企業對節能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還不了解;其次是因為國際公司剛剛進入中國開展該項業務,在風險投資、審批程序方面還沒有形成足夠清晰的流程,所需時間較長;此外深圳企業已經習慣的招投標進行成本價格控制的模式,對于霍尼韋爾來說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市資源辦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理解。他表示,目前在深圳市場,國際巨頭與本土企業有著不同的優勢。西門子與霍尼韋爾有著比較強的綜合解決方案,技術全面,資金實力雄厚,有著數以千計的成功案例;而國內中小企業資金實力不會太大,多數是專注于某一個小領域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很難為各行業客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因此,兩類節能公司之間近期很可能逐漸形成一種微妙的合作模式,由國際公司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與資金保證,再通過外包等各種形式與本土企業合作。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中,國際公司慢慢扎根并適應本地市場,本土企業在合作中逐漸成長壯大,并最終形成能與國際公司競爭的專業實力與企業背景。 本土企業樣本 達實智能
政府應開辟“實驗田”培育市場 首次在高交會亮相的節能投資項目在校園節能領域獲得了突破。本月16日,深圳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與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兩份節能項目投資合約,投資金額達3000萬元。達實智能負責人還表示,借助高交會,達實公司將面向全國推出“建筑節能燈塔計劃”,以此幫助國內越來越多的建筑物成為“節能建筑”。
不過,目前在深圳企業進入節能領域的門檻低,競爭也相當的激烈,而且有關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節能領域具有自己特殊的行業規律,政府在培育市場、扶持企業發展方面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換個招牌就成節能企業
目前在深圳所謂的節能企業已經有很多。“但是很多企業以前實際上只是個賣燈的,在公司名稱前面加上‘節能’兩個字,再換個招牌,就變成節能企業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進入節能行業的門檻太低了,使得行業內的競爭也非常激烈。
據記者的了解,目前做節能的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一些外資企業,如霍尼韋爾,也在深圳進行市場開拓,而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一些學校研究機構也開始涉足這個領域。一些企業在該領域已經嶄露頭角,如深圳達實智能,該公司有望于明年在中小企業板上市,屆時有望成為國內首家節能上市企業。
“在這個行業,企業要謀求更大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理念問題。”達實智能副總裁、達實博士后流動站主任劉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節能是個長期的問題,同時也是個社會化的產業,“一些企業過于短視,過于追求短期經濟利益,非常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EMC 模式遭遇困惑
“在資金方面的問題不是很大,如興業銀行就給我們提供較優惠的貸款,但在開拓客戶方面我們需要政府一定的政策支持”。達實公司總裁辦的一位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據介紹,達實公司此次與合肥工業大學及深圳大學的節能項目合作采用的是節能領域內比較流行的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EMC),即作為節能受益方的深圳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不需要任何的資金投入,整個節能項目所涉及的資金項目由達實公司來負責,而達實公司則從為這兩所大學節省的電費中按比例來分享收益。
“目前校園用電采用的是實報實銷的方式,這樣節省下來的電費并不能讓學校分享。”深圳大學后勤部門的負責人表示,假如學校實行能源費用包干制,節省下來的費用,學校也就可以分享到,那么學校在推進節能方面會更具有動力。
現實的情況是,目前在深圳節能領域最有積極性的正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這一塊,但實報實銷的財務制度安排又抑制了它們的節能積極性,“目前,我們正在和有關部門探討這件事情。” 政府應重視市場培育
“節能領域是個比較特殊的行業,政府在這塊需要多做些工作。”達實智能副總裁劉志剛表示。
不能說深圳不重視節能行業的發展。據深圳貿工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從2001年起深圳就對節能企業提供貸款貼息的扶持政策,規定貸款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時間不超過2年的節能企業,政府提供兩年的全額貼息,而且最快有望在年底出臺的新政策還將會進一步加大貼息力度。
“但實際情況是,有些企業為了得到這些補貼,會做專門的應對運作手段。”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現有的一些扶持措施并不完全適合節能行業的發展,決策和智腦脫節,反映的是有關方面對節能行業的本質規律認識不夠。
“決策應該遵循科學規律。”劉志剛也表示,西方一些國家為推進節能事業的發展,有專門的一套專家決策體制。
他認為,政府在節能方面應率先垂范,可以給出一些“實驗田”,從資金、政策等方面下手,在市場培育方面發揮作用,“西方有些國家為推進環保,會對購買環保型汽車的個人給予現金補貼。畢竟節能環保事業不光只是市場自發驅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政府的推動。”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杜舜 鳳飛偉
選題策劃
本報記者 陶然
攝影
本報記者 何俊
高交會上,專業節能降耗運營公司在顯著位置高調亮相,依靠他們精密的測量儀器和科學的節能控制技術,他們承諾至至少能降低20%的能耗。 本土中小型節能公司希望政府提供更具體的扶持政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