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大唐陽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陽城發電”)面對區域煤價遠高省內平均價的實際,積極落實大唐集團公司“1382”總體要求,與大唐山西分公司上下聯動、群策群力、攻堅克難,突破地域壁壘,實施精準對標和深度配煤摻燒,有效降低標煤單價,同時全力增電量、降能耗、控成本,生產經營穩中有進,在逆勢起步中實現開門紅。
配煤摻燒成效顯著
陽城發電地處晉東南,雖身處“煤海”,卻始終受制于周邊化工原料無煙煤價格高啟。該公司主動作為,大力開展內部挖潛等一系列舉措,并實施深度配煤摻燒,為該公司在逆勢中實現贏利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兩全兩最”打破區域壁壘。該公司對山西全部煤種、全部價格進行充分調研后,確定了最低價格煤種、最佳摻配煤種,目前采購煤種已達13種,打破了鍋爐原有設計煤種為“無煙煤”的局限。在此基礎上,該公司在一季度的燃料采購中更加注重控制采購節奏,根據市場靈活調節來煤結構,科學合理規劃庫存煤量,實現燃料動態采購。
“分時段進煤上煤”成效凸顯。該公司在優化燃燒上探索出“分時段進煤上煤”模式,在摸清高低負荷入爐煤邊界條件的基礎上,根據電量計劃,提前對庫存煤進行分類摻配,在不同負荷時段上不同的煤種,力爭實現最經濟摻燒,從而降低標煤單價。該公司還購置了專業配煤機,增加了輸煤皮帶數量,努力實現“降標單”目標引領下的最優運行模式。一季度摻燒經濟煤種達到72.2萬噸,經濟煤種占比為47.02%。
增電量成績斐然
在電力市場總體供過于求,電力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發電企業搶發電量任務日益艱巨。陽城發電積極應對挑戰,堅持“度電必爭”原則,爭取壓上線運行,不斷加強與江蘇方面和電網調度的溝通協調,力爭增發超發。
對外不斷爭取電量份額。該公司在營銷隊伍和營銷能力建設上下大氣力,在實現既定電量目標的基礎上,努力爭取更多的市場交易電量,深挖江蘇優質客戶,全力推進公司售電業務戰略開展。
對內層層落實電量目標。該公司堅持壓上線運行,狠抓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讓設備時刻頂得上、發得穩,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搶發電量。在1、2月份華東地區出現低溫天氣、負荷量大的情況下,該公司把握時機實現電量最大化,同時統籌廠外輸電線路檢修和3、4號機組C修、8號機組臨修等各項要素,優化電量安排,減少機組停運帶來的電量損失。1至3月,陽城發電機組利用小時達1195小時,高出江蘇省統調電廠平均水平84小時。
創新成為降耗引擎
該公司將技改創新、管理創新工作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贏利能力的重要載體。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繼續加大“優化運行”和“達設計值”工作力度,積極對標行業一流水平,完善考核機制,實現重點指標壓紅線運行。
全面創新讓陽電效益“顏值”更高。一方面立足管理創新,機構優化調整后的發電部運行分析和協調管理的作用更為突出,運行優化潛力得以進一步釋放,全面加強日常管理,持續創新優化。另一方面以技改創新尋突破,該公司在一季度繼續加快推進空濕冷聯合提效等節能技改工程,大膽引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推動機組能耗持續降低。
破解生存和降煤耗雙軌運行。該公司35萬、60萬千瓦機組都是亞臨界機組,雖然煤耗優于設計值,但按照相關政策要求,機組的能耗仍存在差距。為確保在2020年底前公司能耗達到國家政策要求,該公司積極推進供熱改造項目,目前供熱面積已達145萬平方米,有效促進公司煤耗大幅降低,僅一季度節約標煤約6萬噸。
精準對標控成本
該公司在2018年著力提升可控費用管理水平,從“錢袋子”里擠效益,不斷強化財務管理的預測、控制和分析作用,防范經營風險,全面加強資金集中管理,控制成本收效明顯。
可控費用做到有的放矢。該公司在年初就制定好責任成本,按部門分解任務,對預算嚴格把控,緊盯每個環節,強化監督考核。同時,加大可控費用對標力度,加強對外調研,深入分析與先進單位存在的差距和原因,制定改進措施。深入開展SNCR設備優化改造工作,努力降低脫硝物料消耗;結合機構改革調整和“三定”工作的推進,有計劃地擴大公司人員日常維護范圍;積極推進備件國產化,力爭降低費用支出。
財務綜合施策確保“顆粒歸倉”。該公司以機構優化調整為契機,積極開展“瘦身健體”工作,打破原有一二期的工作界限,理順管理關系,優化資源配備,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密切跟蹤節能減排、超低排放改造和供熱補貼等政策性收益,在一季度成功爭取到大額補貼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