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一個標志著生產規模和特殊地位的對比,讓大慶人引以驕傲:全國每消耗100度電中就有大慶1度。
如今,大慶石油人在計算著另一筆賬:降低能耗就等于多產了石油,等于為國家做出了新貢獻。
大慶油田作為資源采掘型企業,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針對耗能高、污染重等特點,大慶油田確立“產能不忘節能,治污更須防污”的發展理念,全面推行“立體化”節能減排。近3年,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大慶油田年均節能25萬噸標準煤,各項環保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產能大戶也是“能耗大戶”
由52個油氣田組成,含油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在全世界,迄今像大慶這樣規模的大油田也屈指可數。
“由生產性質和規模決定,大慶油田既是產能大戶,也是耗能大戶。到‘十五’期末,油田年總能耗達到696萬噸標煤。”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齊振林介紹說。
經過近50年的高速高效開發,大慶油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設備“老齡化”現象嚴重。進入新世紀以來,油田每年新增3000多口油水井,到去年底達到7.3萬多口,能耗隨之增大。油田綜合含水已超過90%,年注采總量相當于9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耗電91億千瓦時。
地處高寒地帶的大慶油田,原油從注入、采出、集輸到處理,每個環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從油氣勘探到儲運全過程,都可能產生污水、污油、廢氣、廢棄物,環保戰線長、點源多、風險大、控制難。而按照與中國石油集團簽訂的《節能目標責任書》,大慶油田“十一五”期間的節能目標是降低120萬噸標煤。
齊振林說,為緩解國內原油供應緊張的壓力,大慶油田確定今后十年力爭原油年穩產4000萬噸。為實現這個目標,油田還將增加更多的打井量,節能減排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生產的穩定與發展是硬任務,節能減排也是硬指標。”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王玉普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油田必須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管理思路,構建符合大型油氣田特點的節能減排新模式,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創新節能減排的“立體模式”
石油天然氣生產包括油藏工程、地面工程和采油工程,是一個縱橫交錯的復雜體系。
在實施“精細管理”的基礎上,大慶油田綜合考慮生產、技術、管理等因素,量化各個過程的節能減排指標,把節能減排作為系統工程,統籌規劃,整體部署,實行“立體化”推進。
對地下油藏,以精細地質為手段,找準低效循環部位,以控制注水、產液為目標,強化低效治理。對采油過程,優化舉升方式、參數和舉升設備,提高效率。對地面工程,實行系統優化與個性設計結合、老區改造與新建產能結合、技術改造與措施優化結合。
齊振林說:“這些辦法是油田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既符合企業的實際,又富有創新性。”
“處處節約,一點一滴匯聚百萬油流。”這是記者在采油四廠西二隊門前看到的一幅標語。隊長王建國告訴記者,通過精細化管理,隊里平均每年節約蒸汽9.8萬立方米,降低耗電1.8萬千瓦時,機泵壽命延長485天。生產之余,職工在站內種花3000多株、果樹300多棵,把荒堿地變成花果飄香的田園。
在大慶油田,干部職工對“關、并、轉、抽、換、優、推、管”的節能減排“八字方針”耳熟能詳。一整套節能減排優化措施被付諸生產實踐:高含水井被關停,高含水層被封堵,投入大、效益低的站點被合并,高耗能設備被更換,新工藝、新技術及新的技術標準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油田生產的技術含量。
油田技術發展部副主任孫英杰說,大慶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十五”以來,開展重點節能技術攻關35項,最近3年又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