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源小省、能源消耗大省的廣東,積極運用財政、稅收、價格等的杠桿手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節能領域,有效推動全社會節能工作。
作為經濟總量占全國12%多的省份,廣東人均擁有常規能源儲量不到全國同類的1/20,全省消耗的100%煤炭、75.9%的石油、21%的電力依靠外省調入或進口。推進全社會節能,事關廣東可持續發展的大局。
為此,近年廣東各地、各部門圍繞節能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財政、稅收、價格等的導向作用,扎實做好節能各項工作。一方面,廣東省財政建立了節能專項資金,鼓勵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節能領域。廣東對年節能量達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按每節約1噸標準煤給予20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其中,對年節能量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節能技改項目,推薦申報國家節能技改獎勵;年節能量2000噸標準煤以上、1萬噸標準煤以下的節能技改項目,省安排財政資金給予獎勵。
另一方面,廣東以稅收優惠形式,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投資,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其中,廣東對利用“三廢”生產出來的產品,經認定后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全省企業每年據此享受的減免稅收約5億元。
在財政杠桿的有力推動下,廣東節能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今年,全年共安排節能技術創新、技術改造項目89個,財政支持資金8390萬元,帶動社會投入25.25億元。
據悉,近幾年廣東節能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單位GDP能耗在2006年下降2.93%的基礎上,2007年又下降3.15%;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79%,比去年同期多下降4.66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