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河湖生態好轉 清理整治河道四亂問題7992個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9/9/2 13:05:01 用手機瀏覽 |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姚文廣29日指出,黃河流域河湖生態持續好轉,據初步統計,通過專項行動,已依法清理整治河道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問題7992個,清理非法占用河道4324公里。
8月29日,最高檢舉辦新聞發布會,通報“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稱,專項行動開展后,給黃河母親河帶了哪些明顯變化?
對此,姚文廣介紹,這次專項行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黃河流域河湖生態持續好轉。據初步統計,通過專項行動,依法清理整治河道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問題7992個,清理非法占用河道4324公里,清理污染水域面積9000余畝,整改拆除違法建筑320萬平方米,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150余萬噸。一批矛盾尖銳、久拖未決的“四亂”問題得到解決,侵占河湖空間新的案件基本得到遏制,庫存的四亂問題大幅度減少,黃河母親河正在恢復干凈整潔的面貌。
二是河長制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是對一些阻礙河流行洪、危害河道生態安全重大“四亂”問題的依法整治,使保護母親河、維護母親河健康生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成為沿黃干部群眾的共識,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的進程大大加快。
三是機制創新實現1+1大于2。專項行動過程中,流域各省(區)結合各自省情,積極探索建立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平臺,推進流域水生態治理機制的完善。例如,河南省檢察機關與河長辦會簽文件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構建了“河長+檢察長”工作模式。四川省由檢察機關、河長辦及濕地管理局等七個部門會簽文件建立了協調聯動機制等。這些探索和創新對黃河流域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同時,姚文廣指出,黃河的治理和新時代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眾所周知,黃河突出特點是水少、沙多,水沙異源,時空分布不均。流域大部分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相當于長江流域的41.8%;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535億立方米,相當于長江的6%;多年平均輸沙量16億噸,是長江的3倍,為世界之最。上游產水量占全流域的62%、產沙量占8.6%,中游產水量僅占全流域的28%,而產沙量占89%。全年60%的水量和90%的沙量來自汛期,汛期來水來沙主要集中于幾場暴雨洪水。
姚文廣指出,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的根本特性,是黃河復雜難治的根源,導致了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發、水生態損害等突出生態問題,決定著黃河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