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系列“大刀闊斧”改革之后,國企的活力與競爭力也不斷提高。如今,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的國企改革迎來新“定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劉鶴主持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研究部署了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工作。
會議提出,未來三年是關鍵的歷史階段,要落實好國有企業改革頂層設計,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改革的目標、時間表、路線圖。
記者在采訪中表示,國資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并進行深入調研,在廣泛征求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盡快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據國資委內部人士表示,相比之前以頂層設計為指引形成的1+N政策體系,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將更偏重操作性和可量化,這也意味著改革已經進入全面落地期,制定行動方案就是要推進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將會結合前期雙百行動和多項改革試點中好的改革經驗和創新,提出明確的任務、實現路徑和考核指標。
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2015年出臺的國企改革政策,《行動方案》其改革目標與力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曾海偉認為,此次《行動方案》是從國家整體戰略出發,聚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將國企改革的主要目標從此前的“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變為“全面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增加了“創新力”,意味著國有企業要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上下功夫。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此次國企改革是要提升國企的竟爭力及抗風險力,實現真正的市場化。
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國企改革方面的細則政策也密集出臺。例如,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指出,中央企業所屬各級子企業通過產權轉讓、增資擴股、首發上市(IPO)、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等方式,引入非公有資本、集體資本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操作流程。
在“混資本”等方面,該政策明確,資產審計評估、通過產權市場實施混改和通過股票市場實施混改等方面工作的操作要點,并重點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和管控方式、三項制度改革、激勵約束機制等“改機制”相關環節的操作做出了安排。
關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的情況,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近日表示,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總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國資委,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目前已先后推出四批一共200多家試點。
孟瑋說,混改試點堅持把“引資本”和“轉機制”結合起來,著重在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力氣,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轉換經營機制上求突破。目前,前三批50家試點中,已經有70%的混改試點企業基本完成或即將完成“混”的任務,其中多數試點企業已完成新公司設立、公司治理機制重構、激勵制度化建設等試點主體任務。
國資委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央企混改有序推進,2013年至2017年民營資本以各種形式參與央企混改,投資金額超過1.1萬億元,中央企業對外參股的企業超過5000家。目前,央企集團及及各層級子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已超過70%。
根據國資委官員表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加快推進,今年前9個月,中央企業各級企業新增混合所有制企業超過600戶。
記者了解到,繼中國鹽業宣布混改后,中國郵政集團也開啟了混改計劃,將推進郵儲銀行A股上市和中郵保險、中郵科技、中郵速遞易“引戰混改”。即對中郵保險、中郵科技、中郵速遞引入戰略投資人,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國企通過一系列改革,可以提高國企的創新力、競爭力、影響力等,為促進中國經濟‘保駕護航’!痹フf,在國企改革領域,未來幾年的重點將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提高國企的競爭力、增強創新能力、規范補貼、完善激勵機制、提高生產率和資金回報率方面還會持續發力。
據記者了解,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推進混改,繼續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完全采取一種市場化的思路和方式來推進混改。同時,進一步完善治理機制,特別是要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使企業更有活力,充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能夠更好地在市場當中參與競爭,提高資本運用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