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早已捷足先登
樓泓展先生是加福林產品(亞洲)有限公司亞洲區總裁,該企業隸屬于加拿大林產品公司。3月29日,和許多來自加拿大林業界的同仁一道,樓先生在京出席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加拿大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及加拿大卑詩省林業廳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他告訴記者,加拿大林業界不僅看重中國低密度建筑市場,而且對中國高層建筑市場也非常重視。
現代木結構建筑因其獨有的“碳匯”作用和節能性能備受關注。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加拿大卑詩省林業廳廳長Pat Bell介紹說,建造一棟6000平方米的木結構建筑,相當于1萬輛汽車二氧化碳的減排幅度。
樓泓展告訴記者,加拿大的木結構建筑已經在四川地震災區災后重建中得到應用。據悉,加拿大計劃今年在中國推廣1000萬平方米木結構建筑。
和加拿大林產品公司是綠博會常客并且早已登陸中國建筑節能市場一樣,國外企業巨頭如聯合技術公司、通用電器、陶氏化學、巴斯夫、京瓷以及霍尼維爾等也都現身中國建筑節能市場,紛紛拼搶“低碳蛋糕”。
強化示范城市效應
用陳宜明的話說,“綠色建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綠色建筑的需求量都會非常大。
仇保興透露,我國每年將選擇20個城市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城市,中央財政將給予每個獲批的城市6000萬元到8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強化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帶頭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參加綠博會的一些城市,如北京、深圳以及天津等已經在低碳發展思路方面邁出了堅定步伐。以北京為例,全市住宅七成多都為節能建筑,北京市正全力建設“低碳北京”。
在本次綠博會上,深圳市副市長呂銳鋒透露,深圳正在規劃建設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園,預計在兩到三年內可全面實現建筑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解決“垃圾圍城”的難題。
呂銳鋒說,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是深圳一貫堅持的城市發展戰略。目前,深圳人均GDP已突破1.4萬美元,每平方公里GDP產出4.2億元,每萬元GDP能耗為0.54噸標準煤,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在首位,一些指標更是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目前,深圳正在探索緊約束條件下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并在逐步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發展低碳生態城市的典范。
上一頁 [1] [2]
|